美国CPI今晚来袭,拐点将至?美联储还能嘴硬多久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1-12 银行 阅读: 114
摘要:   CPI月率有望由涨转跌,燃料价格成为关键。   对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而言,通胀依然是眼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外界正在密切关注周四将发布的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超预期降温的数据可能让有关提前结束加息周期的猜测进一步升温,从而加剧风险资产的波动性。

  CPI月率有望由涨转跌,燃料价格成为关键。

  对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而言,通胀依然是眼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外界正在密切关注周四将发布的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超预期降温的数据可能让有关提前结束加息周期的猜测进一步升温,从而加剧风险资产的波动性。

  不过美联储态度明面上尚未发生变化,多位官员连番发表鹰派言论,市场与美联储之间有关政策路径的博弈正在展开。

  CPI月率或意外转跌

  作为2月决议声明前为数不多的重磅数据,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重要性不言而喻。华尔街最新预计,去年12月美国CPI同比增长从此前的7.1%放缓至6.5%,不考虑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增长5.7%。值得注意的是,CPI环比增速可能降至零以下,如果成为现实将是2020年5月以来的首次。

  能源价格回落被视为物价降温的主要动力。美国汽车协会AAA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汽油价格下跌逾12%,燃料价格是过去一年CPI上行的重要推手。与此同时,受供应链瓶颈缓和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上月工业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也呈现调整态势。

  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随着消费需求降温,去年底美国工厂活动持续承压。供应管理协会(ISM)12月制造业活动指数进一步回落至48.4,创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分项指标中,生产价格指数已经回落到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作为通胀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住房通胀压力也在缓解。抵押贷款利率飙升打压了房地产市场销售,房价涨幅迅速收窄,也影响了租房市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去年12月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及了房租问题,认为只要租赁通胀指标持续下降,住房服务通胀会在某个时候开始回落。

  根据Realtor.com的数据,全美租金涨幅已经连续十个月放缓,11月同比增速降至3.4%,这是19个月以来的最小涨幅。克利夫兰联储近日公布的研究指出,租金数据走势往往比CPI中的住房指标领先一年左右。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齐乌斯(Jan Hatzius)本周发布报告表示,抵押贷款利率提高导致美国住房市场疲软,这将有助于将今年的核心通货膨胀率降至3%以下,低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3.5%的预测。

  相比之下,服务业通胀依然棘手。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据美国就业的大部分,去年10月,服务业通胀一度增长超7%,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快速度。嘉信理财指出,目前劳动力市场最紧张的行业基本都集中在服务业,这也推高了薪资压力和潜在的通胀风险。不过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冲击服务业,在连续扩张30个月之后,美国ISM非制造业指数在2022年年末跌破荣枯线,消费需求在经济不确定性下大幅萎缩,并开始影响包括科技在内的部分行业的就业岗位。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价格对经济降温的抵抗力更强,与劳动力成本的联系更为紧密。尽管就业市场有所降温,但整体依然火热,低失业率环境下不少企业依然面临招聘困境和用工成本的挑战。

  结合去年的市场情况,最新通胀数据可能会引发市场巨震。摩根大通分析师泰勒(Andrew Tyler)预计,任何显示美联储抗通胀行动取得进展的迹象都会刺激美股。“通胀降温应该有助于熊市反弹,因为现有的仓位部署可能导致市场对空头回补反应过度。如果CPI跌破6.4%,标普500指数或将上涨3%至3.5%。”他写道。

  美联储保持嘴硬

  与上周类似,本周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在讲话中继续传递“鹰派情绪”。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和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均暗示利率不仅需要继续上涨至5%以上,而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美联储理事鲍曼(Michelle Bowman)认为,加息将持续到有令人信服的迹象表明通胀已经达到顶峰,并处于明显下降趋势,然后才会调整货币政策。

  然而紧缩政策正在让经济不确定性升温。考虑到仍处于激进的紧缩周期中,周二世界银行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落后于全球扩张的步伐。数据显示,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计为0.5%,比此前的预测大幅下修1.9个百分点。

  根据CME FedWatch工具,当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2月、3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徘徊于70%,而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目标区间指向4.75%至5%,同时四季度有望降息。受此影响,美元指数震荡回落,目前已经较去年9月创下的20年高位跌去近11%,投资者押注通胀降温和经济风险将让美联储提前转向。

  施瓦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联储离考虑政策转向还很遥远。但从强调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的角度看,经济压力下未来逐步放缓加息步伐是合理的。他预计未来可能还有50-7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随后将保持一段时间,目前降息显然还不在美联储内部的讨论范围内。

  而摩根大通CEO 戴蒙(Jamie Dimon)认为,加息到5%的水平可能还不够,美联储可能需要加息至超出当前预期的水平,有50%的概率升至6%。他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虽然美联储之前的步伐有点慢,现在正在迎头赶上。风险依然存在,比如俄乌冲突和量化紧缩的影响。因此他赞成美联储考虑暂停加息,以了解加息的全部影响。

其他相关
耶伦访华,有什么用?

耶伦访华,有什么用?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4 阅读: 2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在广州自己拎包下飞机,坐在大堂里品尝老字号美食;到北京后直奔川菜馆,和企业家、大学生交流……期间,还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会见,并与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谈。 作为美国首位女财长,还曾是美国首位女性美联储主席和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第二次访华行程可谓颇受关注,走亲民路线的她也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了足够的话题热度。...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有哪些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有哪些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7 阅读: 19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到底有什么影响美联储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国际资本将会从其他国家回流美国。对于我国央行来说,为了应对国内资产流向美国产生的流动性紧缩压力,央行或许会继续放水,并在汇率方面做出让步,国内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以及富有挑战性。 从理论上来说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利空中国股市,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
最新研究版!A股有望企稳回升

最新研究版!A股有望企稳回升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2-04 阅读: 46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编者按】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脉动,理清投资思路,自2023年5月起,《中国基金报》每月初会邀请来自欧、美、亚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的代表,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及重大事件的分析与评判。希望他们观点的碰撞,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本期受邀嘉宾是:...
国家统计局:10月CPI同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2.6%

国家统计局:10月CPI同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2.6%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1-15 阅读: 67
经济观察网11月9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4.0%,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1.2%。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
美联储领衔央行超级周,欧美9月PMI是否拉响新警报?

美联储领衔央行超级周,欧美9月PMI是否拉响新警报?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9-17 阅读: 106
  来源:第一财经   上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欧央行政策利率升至纪录新高,ARM上市引发关注。   市场方面,美股涨跌互现,道指周涨0.12%,纳指周跌0.39%,标普500指数周跌0.16%。欧洲三大股指表现不俗,英国富时100指数周涨3.12%,德国DAX 30指数周涨0.97%,法国CAC 40指数周涨1.91%。   本周将迎来央行超级周,主要大行中美联储和日本央行料按兵不动,关注日本央行潜在转向信号,瑞士、挪威、瑞典央行或继续加息。数据方面,欧美将公布9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聚焦经济降温是否进一步扩散。美国政府停摆及美国汽车工人罢工事件也值得重点关注,微软秋季发布会看点颇多。...
高盛最新预估: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但下周会议将上调经济增长预期

高盛最新预估: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但下周会议将上调经济增长预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9-17 阅读: 85
  汇通财经APP讯——周六(9月16日),高盛策略师表示,美联储不太可能在11月加息,同时还预测美联储将在下周政策制定者召开会议时上调经济增长预期。   该投资银行的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重新平衡、通胀方面的好消息以及可能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增长困境,将使更多参与者相信 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终将会放弃今年11月的最终加息。”   然而,高盛策略师写??道,他们预计美联储的“点阵图”(反映政策制定者的利率预测)将于周三更新,显示微弱的多数仍预计会再次加息,哪怕只是为了保住目前利率的灵活性。...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