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 | 中华鳖:龟壳猪脸,曾与恐龙同时代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中华鳖。
甲壳厚实,得名甲鱼
中华鳖是龟鳖目鳖科动物,是一种曾经与恐龙同时代生活的古老物种。它们和乌龟很像,但也有很多不同。中华鳖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嘴端延长呈管状,看上去有点像猪脸,很容易和乌龟区分。相比乌龟,中华鳖体色基本一致,通体盖有柔软的革质皮肤,背甲上没有角质盾片。它们的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有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腹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质地平坦光滑。由于这厚实的背甲和腹甲,中国民间也喜欢称中华鳖“甲鱼”。
胆小却残忍
中华鳖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它们喜欢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喜晒太阳或乘凉风。
中华鳖喜食鱼虾、昆虫、水草、谷类等食物,特别嗜食臭鱼、烂虾等腐食。它们很耐饥饿,贪食且残忍,如食物缺乏,甚至会互相残食。民间谚语形容鳖的活动是“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柳荫栖,秋天凉了入水底,冬季严寒钻泥潭”。它们性格怯懦,怕声响,白天潜伏水中或淤泥中,夜间出水觅食。
滋补佳品,食用历史长
中华鳖在我国自古就是珍馐,《诗经·大雅》中有记载“其肴维何,炮鳖鲜鱼”。元朝有菜肴“团鱼羹”,原料也是中华鳖。清代袁枚所写的《随园食单》中,记有生炒甲鱼、酱炒甲鱼等烹饪方法。中华鳖的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用、药用价值都很高,有滋阴清热,活血通络的作用。过去,中华鳖的脂肪是用来治疗皮炎、湿疹的药物,它们的甲壳也是一味中药材,有清热息风、养护肝脏、补钙补血之功效。
采写:金亦炜
制图:郑诚
图片:南京市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