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1部队大院:有关童年的记忆,俱乐部警卫排,留守处苹果园
关于电影的记忆
相信大院的孩子们记忆中总忘不了俱乐部和广场。
那不仅是大院中最宽广,最热闹的场所。更是我们童年,少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活动——看电影的圣地。
201大院俱乐部
今天,当年的孩子们大都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享受着空前繁荣的丰富的文化生活,或置身于异域文化之中。不少人还成为文化界学术界的佼佼者。
但在那文化生活极其贫乏年代,电影,这种奇妙的艺术形式对我们的吸引和熏陶,镌刻在我们记忆中的回忆是隽永的。
今天那栋老掉牙、早该写上“拆”字的大房子,当年在心中是多么的高大雄伟,那是俱乐部!那是最能吸引我们的圣地。
在那里,熙熙攘攘挤挤插插摩肩接踵,我们陶醉于艺术水平极高的八部样板戏,她带给我们最淳朴的革命情怀,艺术享受。百看不厌的“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诠释着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朝鲜,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苏联早期故事片等等外国电影,在封闭年代,那又是一扇怎样的让我们能窥视外部世界的窗口呀!而正片放映前的《新闻简报》和纪录片是我们关心国家大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最佳教材……
因为热爱电影,痴迷电影,以至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嬉戏中常常不自觉引用了电影桥段。
“顶住,给我顶住!”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别挤别挤,让列宁同志先出去……”
“高!实在是高!”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看了外国电影也有总结: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苏联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将近半个世纪后,有些桥段台词还谙熟于心,朗朗上口,顺手拈来用。
那些年,电影,绝对是良师益友;电影,绝对是文化盛宴;电影,绝对是我们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热爱电影,在高纬度的夏夜,微风习习,我们老早就搬来椅子板凳,在礼堂广场抢占最佳位置,数着渐渐增多,见见明亮的星星,等待天黑,等待那令人兴奋的露天电影开场。数九寒冬,塞外科尔沁草原的凛冽寒风,吹得透骨凉。我们裹着大衣,挤在一起,陶醉于电影,乐此不疲,忘记寒冷……
至于如何逃票混进礼堂看电影,甚至看当时的批判电影,小伙伴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年《山本五十六》、《兵临城下》之类的,都是禁片。但小朋友却又都能看到,“各村都有各村高招”而已。
看电影,看露天电影……无论是《地雷战》鬼子渡边挖到粑粑雷给我们带来的欢笑,还是《卖花姑娘》一家凄惨的命运给我们催出的眼泪,还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对我们的震撼,都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俱往矣。
可回忆却并没有抹去。真想再回大礼堂看场电影,最好是样板戏。
现在201大院俱乐部,外表光鲜,内部残旧不堪(2017年7月拍摄)
大院警卫排在大门进门右侧,军马局后面,兵力应该有三个班
武器有:五六式班用轻机枪一挺,高射机枪一挺一级警卫,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若干。
排长好像叫张喜路?高高大大的,很强悍。对警卫工作尽职尽责。
小时候大院进出即便是大院子弟也要出入证。
文革原站双岗,后来改成单岗。
经常看他们训练,瞄靶,队列,投弹,刺杀。还打排球,养金鱼。
穿着像古代盔甲一样的防护服练对刺。
周围老百姓的小流氓什么的,非常害怕警卫排,还打过几次群架,印象深刻。
有一年为了看电影,警卫排把军马场的人打伤了,结果马场开了两辆苏式卡车,几十号人,还背着那种“列宁在十月”里的那种枪和子弹带,围攻警卫排。为了保护排长,不让矛盾升级,秘密地把排长转移走了。
还有俱乐部放映日本、泰国等电影,戒备非常严,房上房下都是警卫人员,正面用传统方法无法进去一级警卫,我们小一点的就从后台门那里爬上去了,刚上去把平台上的窗户打开,还没有看到什么哪,警卫排的来了!我们迅速后撤,由于后台的门狭小无法快速下来,可怜啊!七八个小孩就用双手吊在房檐下隐蔽,就像蝙蝠那样挂了一串,警卫排战士还在纳闷,刚才还有人呢,现在都到哪里去了?警卫排。我说我的胳膊怎么那么长,原来都是那时候修练的。
警卫排还有一队人马是守两侧的,他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我们大一点的是从地道进去的,结果被哨兵发现,警卫排挥舞着皮带扑过来,想把从地道上来的人压下去,于是一场遭遇战开始了!上面电影里是飞机大炮和军舰,下面是拳打脚踢和皮带的警卫排.......警卫排的战士才当了几年的兵,那里是我们土生土长“武工队”的对手,被打的全跑到卫生所去了.....最后是电影没有看成,胜利大逃亡了。
有一段时间西门开放,便于西北平房居住的还有上中学的小孩出入,但是是定时开放。
每天经常看见士兵背着枪去西门换岗。
好像当初站岗的配实弹,但是不装枪只是放在子弹袋里。有情况在压进枪膛(半自动)或者换弹夹(冲锋枪)。
留守处
当年办事处撤销,人员去向大致有几个方向。年纪大级别高的,很多离休地去了承德干休所。
级别高的,没有离休的大部分都交给了沈阳军区,没有实职,美其名曰顾问。比如苏老前辈等;有些干部就直接转业回老家或者就地安排了;年富力强的营,团一级干部最多,这些人当初可是办事处的骨干,当年组建办事处的时候也是调拨各路精兵强将,群英汇聚。这一批干部大部分是在白办系统培养提拔起来的。工作能力强,熟悉东北地区的情况,干劲足,还有上升空间。也就是这样一批干部,除了总后系统留用了一批,调到天南海北继续工作以外,基本上都交给了沈阳军区。可想而知,原来牛气冲天,总部直属的正军级单位,沈阳军区相关系统也要敬畏三分。如今作鸟兽散,人员还要掺沙子往沈阳军区安排。自然没有好单位好位子给你。这批干部好像就是王志宇他们一批人还干出了些名堂。大部分都给“废掉了”,后来进干休所,转业,各奔东西了。
201大院的苹果园
321医院的对面的园子,在七中隔壁就是果树林场。果园里生长一种水果叫做沙果叫花红,南方没有生长和栽培,酸酸甜甜得真好吃。那片地在卫星地图上看,也该开发房地产了。
201大院里在将军楼前面原来也是一小片果园,后来盖了栋四层楼,就是我家后来搬去住的那栋楼,把果园全毁了。
201部队办事处撤销以后,留守处期间住过炮团,85加农炮。炮兵天天在俱乐部前面操场上拖着个木头坦克小靶子练习瞄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