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规矩接地气会调解的公证员蔡煜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2-20 社会 阅读: 107
摘要: 讲规矩接地气会调解的公证员蔡煜,本可以留在检察院工作的他却毅然选择了公证员这个比较小众的职业,公证调查让蔡煜广泛接触到基层单位与群众,在调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的难题,要善于运用各种法律服务工具满足老百姓与社会正当的法律服务需求;这些年蔡煜先后办理了全国首例用于境外法院诉讼的涉外继承法律意见书、全国首例运用宪法解决外国人遗嘱信托承继案件等新型复杂案件。

讲规矩接地气会调解的公证员蔡煜

法治日报记者 余东明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24年来,蔡煜从一名政法院校毕业生成长为上海市杨浦公证处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证员”“上海市学雷锋、文明服务示范标兵”“上海市公证行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编撰出版《中国公证史编年(1902—1979)》等书籍、论文、调研报告百万余字。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与蔡煜面对面,分享他职业生涯中的“三个壮举”和精彩故事。

图为蔡煜(左二)正在向当事人了解情况。 上海市杨浦公证处供图

一张地图走街串巷

蔡煜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专业能力强,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本可以留在检察院工作的他却毅然选择了公证员这个比较小众的职业。

1998年7月,蔡煜进入上海市杨浦公证处工作,从一名公证调查员干起。每天一大早,他就手持地图、拎着公文包开始走街串巷,核查各类公证证据。

“我是个路盲,去陌生地方搞不清方向,为了不耽搁调查速度,只能早出晚归,每两个月就要买上海地图与本区地图,把去过的每家单位标记下来,包括电话、姓名。”蔡煜说。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他就去了一千多家单位,几年下来,他翻烂了几十本上海与本区地图,常用的外调联系电话都烂熟于心,跑遍了上海大街小巷。

公证调查让蔡煜广泛接触到基层单位与群众,真正体会到“公证为民”的内涵。在调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的难题,他总是千方百计寻找线索,对不愿意配合调查的单位软磨硬泡,取得有关单位配合;休息日跑档案馆、图书馆、派出所、房地产交易中心是常事;对于一些名人继承案件,蔡煜还在旧报刊、日记、传记、年谱里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寻找证人,救活了许多本来办不下去的“疑难杂证”。

“要当好一名公证员,首先要跟老百姓一条心,要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不要怕麻烦;其次要勤学习,要善于运用各种法律服务工具满足老百姓与社会正当的法律服务需求。其三还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操守,不为外界所惑。”蔡煜说。

这些年蔡煜先后办理了全国首例用于境外法院诉讼的涉外继承法律意见书、全国首例运用宪法解决外国人遗嘱信托承继案件等新型复杂案件。

创新探索公证调解

“蔡煜工作室”是杨浦公证处2014年1月成立、以蔡煜名字命名的一个运用公证调解功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专业工作室。

“公证员代表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参与调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多元化解非诉纠纷中可以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年我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成立工作室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蔡煜说。他尝试用公证调解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他受理了一件复杂信访案件,信访人“一哭二闹三撞墙”,经过700余次沟通,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就地化解了这起复杂信访案件。

这些年来,他不断探索总结,打通公证调解与其他法律服务工具的壁垒,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证调解工作方法。

“公证调解的关键在于让调解对象真实感受到公证员的真心实意,不打官腔不作秀;同时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公证员不偏不倚公开公平的调解态度。”蔡煜说,“其成功的秘诀则在于倾听,要让调解对象充分表达意见,甚至牢骚和埋怨,因为学会倾听是建立彼此信任的第一步。”

蔡煜介绍说,公证调解首先要“讲规矩”,也就是要在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其次要“接地气”,用调解对象听得懂的话和方式与调解对象沟通,取得调解对象的信任。其三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储备,既要熟练地运用相关法律技能,又要掌握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既要有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又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善于把控好调解现场。

据统计,“蔡煜工作室”自成立以来,调解成功率达到80%以上。在此基础上,杨浦公证处又成立了“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为老百姓解决家事纠纷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精心编撰公证史书

《中国公证史编年(1902—1979)》的作者竟是蔡煜,一位长年深耕在公证法律服务一线的公证员,这着实让记者对其刮目相看。蔡煜说,这是他花费5年多业余时间撰写而成的,2019年正式出版。

据介绍,这部公证编年史近40万字,影印20余幅珍稀资料,全面梳理了我国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前夕近80年的中国公证发展历程,一举填补我国法律制度史研究空白,也为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民商法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史料。该书获得第六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为了顺利完成此书撰写,蔡煜查阅了数千万字档案、文献,遍访各地公证史料,甚至请人在国外代购珍贵公证史料。

有一次,蔡煜从网上查得日本东京某旧书店存有一本1937年出版的《中国东北公证》一书,他费尽周折取得了该书的详尽内容,事后他发现此书是抗战时期日本搜集的我国东北地区公证资料汇编,印数只有100部,非常稀少,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无收藏。

第一位中国籍公证人用毛笔书写的公证书,民国时期公证结婚公证书,各色伪政权公证机构出具的伪公证书,新中国首份公证书承办公证人的资料……这些珍贵公证史料有的尘封在档案馆、图书馆,有的流落街头当废品出售,有的被私人收藏家视为珍贵资料收藏而秘不示人,最后以复印、摘抄、拍照、购买等方式汇聚到了蔡煜手中,并得以重见天日。

这些年,蔡煜查阅了海量公证史料文献,为编撰中国公证史书提供了扎实的史料基础。蔡煜还开设了“布衣史话”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了数十篇原创文章,专门宣传、普及公证法律文化。

当问及编撰中国公证史书的初衷时,蔡煜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编撰中国公证史,既可以普及、宣传中国公证文化和公证制度的独特优势,又可以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证制度提供历史借鉴。”

目前,蔡煜还兼任中国公证协会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大事记》编写组主要负责人。

其他相关
司法学校毕业能干什么?

司法学校毕业能干什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1
司法学校毕业能干什么?这是一个许多即将步入社会、怀揣着法律梦想的年轻人所关心的问题。司法学校,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毕业生往往承担着维护社会公正、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那么,他们究竟可以从事哪些职业呢? 首先,司法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司法机关,如法院、检察院等,从事法官、检察官等职业。这些职业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依法公正地处理案件,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同时,这些职业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是许多法律人的理想选择。...
外国古代法的历史意义,以及罗马法关于法律的概念、分类和渊源

外国古代法的历史意义,以及罗马法关于法律的概念、分类和渊源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2
古代法的历史意义 历史是一个不断沿袭的过程,古代法是人类最早创制和适用的法律,它对后世法律制度发展这种“基础”的作用也就会更具特色。首先,是古代法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由无法到有法可依的转变,开创了依靠法律治理社会的先河,而此前的社会是仰赖年长人的威信,仰赖人的本能和天然需求来维系的。 其次,当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一部分人希望获取特权凌驾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上的时候,是古代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认可并维护了这种社会存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把居民划分为若干等级,在确保某些等级特权地位的同时,又把他们的贪欲制约在一定限度内,以求达到社会的整体平衡。古代法这一创举,无疑对以后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都起了示范作用。...
什么是人肉搜索?被人肉搜索该怎么办?

什么是人肉搜索?被人肉搜索该怎么办?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2
有需要就私信V:MingYuGuanLi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搜集关于特定的人或者事的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相关规定,组织“人肉搜索”,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巡田 助力黑土地生态修复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巡田 助力黑土地生态修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4 阅读: 1
为将黑土地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筑牢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屏障。5月22日,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永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王文选带领公益诉讼办案组,会同二道区政府副区长李勋以及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深入二道区泉眼镇开展“总田长+检察长”巡田工作。 ...
英国合同法判例介绍之一要约(offer)和单边承诺(uni...

英国合同法判例介绍之一要约(offer)和单边承诺(uni...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1 阅读: 1
),并不符合英国法;原告未提供任何对价;被告认为没有承诺存在,合同不成立。这个案例是英国合同法中的经典案例。按照英国法律规定,合同成立最基本的要求是有要约、承诺和对价。该案件是典型的单务合同,要约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对本人具有拘束力。...
圆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跨学科对话:“普遍历史”的迷思

圆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跨学科对话:“普遍历史”的迷思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2
马克斯·韦伯和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法律史,都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是韦伯比较文化研究中关注的第一个非西方案例。当他开始暂时搁置对欧洲宗教史的研究、并把目光转到全世界各大宗教和文化时,他第一时间锚定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赖骏楠在其新著《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中展开了与韦伯的对话,围绕韦伯的比较法律文化研究进行理论分析和思想史探究。 近日,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全球研究论坛”联合主办了《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新书圆桌谈。座谈由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教授陈丹丹主持,主讲人为《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作者、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赖骏楠,与谈人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会长)、杜正贞(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丁悦(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吴景键(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本文整理自活动中的对谈部分。...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