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两处“不起眼”的春景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5-04 文化 阅读: 213
摘要: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春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歌咏最多的主题之一。人们盼春爱春,也惜春伤春,多姿多彩的春天配合着人们的情怀,在文人笔下呈现出无限风光。不过,也有一些看似不那么起眼、不那么典型的春景,也成为诗歌中的独特风景流传千年。本文选取两处“不起眼”的春景来谈一谈。据萧涤非先生考证,唐肃宗宝应元年成都春旱,《春夜喜雨》这首诗正是在旱中逢春雨这一背景下写成。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先从远望的杨柳色中得到春天来临的消息。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春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歌咏最多的主题之一。人们盼春爱春,也惜春伤春,多姿多彩的春天配合着人们的情怀,在文人笔下呈现出无限风光。不过,也有一些看似不那么起眼、不那么典型的春景,也成为诗歌中的独特风景流传千年。本文选取两处“不起眼”的春景来谈一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因为选入语文课本而为人熟知。但不知大家读这首诗时是否也和笔者有同样的感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真的美吗?仇兆鳌《杜诗详注》说:“三四属闻,五六属见”,就是说第三、四句是听雨,五、六句是看雨。写听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名句,可谓“传出春雨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但五、六两句的“见”则似乎过于平常:乡间小道和云都是黑的,只有远远的江上的一点渔火独自明亮。杜甫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乡间雨夜的平凡景致,周遭除了远处的渔火就是茫茫黑暗,实在看不见什么,也实在没有什么好看。远远不如杜甫白天看到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烂漫春色。有论者说这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江湖夜雨图。……根据生活经验,雨夜空气湿度较大,灯光凝聚不散,所以倍觉明亮。说明诗人对生活观察入微。”(方麟《怎一个喜字了得》,《文史知识》2014年3月)当然也很有道理,可是笔者仍有疑问:这样黑漆漆的夜色中的一点渔火,真的能称得上“美丽的江湖夜雨图”吗?这寻常夜色,杜甫为什么要特意去看,还特意写入诗歌?

《春夜喜雨》写的是夜里的雨。夜雨和白天的雨不一样,它看不见。尤其是在古代没有照明、夜里漆黑一片的乡村,去看那“细无声”的蒙蒙细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中国古代,夜雨一般无人去看,也一般无人用视觉去描写夜雨。夜雨入诗的很多,但几乎都是以听觉写雨的声音。“小楼一夜听春雨”“夜阑卧听风吹雨”“少年听雨歌楼上”“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等,无不是听到的夜雨。孟浩然的《春晓》也写到了夜雨,全篇也是只有听觉,诗人早上在“处处闻啼鸟”中醒来,由听觉的苏醒联想到“夜来风雨声”的听觉记忆,进一步想到了夜雨中的落花。春天早晨的闲适和惬意,睡足后醒来时似有似无的一点淡淡的怅然,便都跃然纸上,遂成千古名篇。

但是杜甫这首诗和我们熟悉的关于夜雨的名篇名句都不同。他不像孟浩然那么淡然闲适,能一夜好睡,春晓方醒;杜甫是一位会因为喜雨而兴奋到一夜不睡的诗人。对那细微到几乎不可捉摸的春夜之雨,他不仅用心去听,还特意出门去看。当这“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后,听觉上的“润物细无声”似乎还不足以让诗人确认雨是不是真的在下,诗人一面欢喜,一面又生怕这雨来得不够真实,于是不由得出去张望,甚至走上了乡间小道去看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夜间的毛毛细雨在黑暗中很难看见,但对着路灯看的话就容易看清楚一些,因为雨丝会在灯的光晕中显现出来。杜甫所处的环境,夜晚的天是黑的,云是黑的,野径也都是黑的,都无法让他看见雨丝。怎么办呢?他在黑处不断地寻找,终于望见了江上的一点亮光,而借着那亮光,杜甫看见了他一直想看见、想确认的雨!所以五、六两句固然是写所见之景,但这景色的主体不是野径,不是云,不是江船,不是渔火,而是“雨”――所有的景色都是为“看雨”而生的。是黑暗中的一点光,让杜甫确切知道了雨在飘落,这是多么令诗人喜悦啊。再结合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来看,杜甫看雨竟似是看了一夜,直到天明看到饱含雨水的沉甸甸的花朵格外红艳,他再次确认的还是“雨”。

据萧涤非先生考证,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春旱,《春夜喜雨》这首诗正是在旱中逢春雨这一背景下写成。杜甫写雨的诗很多,也常常“喜雨”,因为雨水关系着天下民生之大计。他在《大雨》一诗中写过“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只要雨水能让万物生长、带来丰年,自家茅屋漏雨又算什么呢――这就是杜甫的伟大。所以《春夜喜雨》这首诗的第五、六两句,如此平凡的景色也因杜甫的“喜雨”而进入了诗歌,当我们理解了这景色是为了看“雨”而存在,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杜甫的胸怀。

杨伦《杜诗镜铨》引邵长蘅语说这五、六句“咏夜雨入神”,似是体会到了这两句主体实为“夜雨”的精妙之处。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称这首诗“无一字不是喜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诗人怀着无法按捺的喜悦,在听雨之后还不够,还要去看夜雨,在黑暗的野径中看,在没有月光的黑云中看,在远处江上微茫的灯火中看。以视觉写春夜之细雨,前无古人;以“穷年忧黎元”的心胸去看、去“喜”春夜之雨,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可谓后无来者。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也是进入了语文课本的名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诗到了韩愈的时代,已经越来越难写了。凡事“盛极难继”,盛唐诗歌无论在诗歌的形式、体裁、结构上,还是在兴象、风骨、声律上,或是在意象的创造和内容的开拓上,都已经达到了巅峰。然而,盛唐诗人总还有些遗漏的物象不曾入诗,中唐诗人们若愿意搜剔小遗,也还能找到一些不曾被盛唐人写过的新鲜的“诗原质”,例如韩愈的这初春小雨中的草色。

春天的“春草”是常见之景,也容易入诗,盛唐诗人当然早就写过大量名篇。“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是,盛唐诗人都写的是“萋萋”的、“绿”的、“深”的草,这种将绿未绿的初春之草,盛唐诗人似乎确实还没有发现它们的美,或者说认为它们不够美,不堪入诗。

但是韩愈发现了它。早春的小雨“润如酥”,雨中万物生发,但时节尚早,还未到王维诗中所写的“雨中草色绿堪染”的时节。所以在一场早春之雨过后,枯黄的草中发出了新芽,露出了些许新绿。但这绿尚浅也尚少,所以远看是绿的,近看还是枯黄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确实非常新颖,不过,似乎说不上有多美。然而韩愈却对自己的发现十分高调,他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认为这将绿未绿的春草恰是春天最好之处,比满城烟柳的春色还要好。

这就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年春好处”应该有很多,莺飞草长、梅柳渡江、早莺新燕、春江水暖,皆是。韩愈为什么要把“草色遥看近却无”作为最好,而且为什么一定要和“烟柳满皇都”进行比较呢?

笔者以为,这种“远看有,近看无”的早春之绿,在中唐之前就已经被诗人们发现并频繁写入了诗歌的,其实是“烟柳”。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先从远望的杨柳色中得到春天来临的消息。柳树远望时有如烟的嫩绿,近看则柳枝上尚是嫩芽,绿叶还未长成,这是常见的早春的典型图景,也是从汉魏六朝到初盛唐诗歌中反复咏叹过的“柳色”。“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渭城朝雨

其他相关
唐诗宋词里取女孩的名字

唐诗宋词里取女孩的名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8-22 阅读: 86
那么,要从唐诗宋词起女孩子的名字,怎样才能更好呢?唐诗宋词给女孩子起名字的方法古人留给我们的唐诗宋词遗产是固定的,但从中起名字,会有因人而异的效果。唐诗宋词中提到女孩名字的唐诗宋词数量非常多,女孩名字中能用到的单词和语言数不胜数。配得上唐诗宋词女孩的名字大全,用唐诗宋词给女孩起名字,确实方便,很容易找到漂亮、有深意的好名字。...
唐诗鉴赏-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贾岛)

唐诗鉴赏-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贾岛)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12-08 阅读: 151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莫嫌滴沥红斑少,诗人以一枝斑竹赠给友人作手杖,顺手写下这首小诗。梁浦秀才,生平不详。诗之前二句写斑竹拄杖之由来。诗之后二句,较为秾丽,原因在于用典。原来这枝斑竹,带有如此美丽的神话传说,以之作杖赠友,愈见其情谊之深切。这两句语淡而意深,似乎藏有机锋,它叫友人再也推辞不得,只好将拄杖收下。诗人高妙之构思,令人惊叹。...
《唐诗三百年》:我们今天应该怎么读唐诗?

《唐诗三百年》:我们今天应该怎么读唐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8-19 阅读: 378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当代讲习唐诗者众,但深有会心者不多,通过唐诗而会通一个时代者则更少。应出版方之邀,他将自己分析唐诗的心得融汇成书《唐诗三百年:诗人及其诗歌创作》,2022年3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唐诗三百年》的副标题是“诗人及其诗歌创作”。黄天骥在《唐诗三百年》中用现代人熟悉的艺术形式来分析唐诗的描写及其结体特征。黄天骥诗词曲的教学,几十年来在青年学生中深受欢迎。...

唐诗短视频走红:沐浴人间烟火气 今古诗情日日新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6-27 阅读: 220
有人觉得,古诗词是阳春白雪,而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大都是下里巴人,古诗词拥抱短视频是“自降身价”。“千年留句待公来”(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我们希望在平台、机构、专家学者的共同推动下,能够有更多人用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传播推广古诗词,记录分享他们对经典古诗词怦然心动的美妙感受。...
唐诗中的“龙城”和“凤城”分别是指哪里?

唐诗中的“龙城”和“凤城”分别是指哪里?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6-03 阅读: 32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是最善于写作七绝的唐代诗人,他写的七绝被人们誉为“神品”。描写唐代边疆上将士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是王昌龄最佳的作品。上面这首《出塞》,被后人誉为唐诗“宝塔上的一颗明珠”。《唐书》有卢龙府、卢龙军。龙城如果为匈奴属地,不应冠之于“飞将”之上。因此《出塞》诗的第三句“龙城”有的版本作“卢城”。因此,西安又被称为“凤城”。...
读唐诗教案

读唐诗教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4-25 阅读: 405
《读唐诗》教学设计这首歌曲摘录了七首古诗中的佳句组成了歌词,很有特色,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好好体验一下歌中蕴含的情感。听音乐伴奏读歌词.生:随伴奏读词.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不过古人读诗词的时候很注意韵律和节奏,哪位同学给我们学一学(一位同学边做摇头晃脑边朗读《静夜思》)我们的曲作者谷建芬老师正是结合这一特点谱写了旋律,请随琴唱一唱....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