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20年来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20年来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前景
苏庆义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以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并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回顾中国对外贸易2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特点,有助于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景。
一、中国对外贸易20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物贸易快速扩张,贸易总量和顺差规模都成为世界第一。2002-2020年,中国的年均出口增速是13.67%,年均进口增速是13.01%。在此阶段,世界货物贸易的平均增速是6.38%。其结果是,中国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如果说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奇迹,那么中国外贸增长更是一个奇迹:一是因为外贸增速更高,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4.59个百分点;二是因为中国外贸已经先于经济总量成长为世界第一。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一直保持顺差态势。虽然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在稳步下降,但是外贸顺差规模一直居于世界前列。2001年,货物贸易顺差规模是225.45亿美元,2020年已达到5239.9亿美元,扩大22倍多。
加工贸易从原来的“半壁江山”地位下降到现在的略微超过1/4的比重。2001年,加工出口在中国货物总出口中的比重是55.45%。2002-2007年,加工出口的平均比重是53.07%。可以说,加工贸易是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但是,从2009年开始,加工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2020年,加工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仅为27.14%。与此同时,一般贸易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货物贸易伙伴从依赖美欧日到国际市场的多元化。中国在刚加入世贸组织时,对美欧日市场的依赖很大。2002年,中国与美欧日三大市场贸易占中国外贸比重为46.05%。其原因在于,中国出口激增,能消费中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只能是具有更高消费能力的发达经济体。除能源外,能够满足中国进口的市场也只能是具有更高生产能力的发达经济体。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比重开始上升,外贸伙伴开始多元化。很典型的表现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盟外贸关系增强。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8.82%上升到2020年的14.70%。与此同时,中国与美欧日货物贸易额占比下降到33.37%,与2002年相比下降12.68个百分点。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外贸一直居于主体地位。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东部沿海地区。其实拉长了历史看,中国在清朝时期的开放也是始自沿海。这与在国际贸易中,海运一直占据最大比重有关系。沿海地区自然具有开展国际贸易的天然优势。2002年,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外贸占中国外贸的比重高达78.89%。虽然之后东部沿海地区外贸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的比重仍达到73.24%。
货物贸易结构一直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升级。中国外贸持续升级的表现在于:第一,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的典型产品是纺织服装,资本密集型的典型产品是机电产品。第二,出口的附加值率逐步提升。中国的单位价值出口中蕴含的来自中国的增加值率不断提升,也就是单位出口创造GDP的能力在提升。第三,出口的技术含量上升。随着中国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第四,出口产品质量上升。出口产品质量高的表现是产品价格更高。随着产品质量的上升,中国企业的定价能力也相应提升。
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赶超首先在于工业化,工业化支撑了中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虽然中国服务业稳步发展,但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有待上升。其结果是,货物贸易顺差对应着服务贸易逆差,服务贸易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20年,中国的商业服务出口金额是2780.85亿美元,尚不到美国(6840.01亿美元)的一半。
中国从国际贸易规则的适应者过渡到积极参与者。一个经济体的对外贸易不仅表现为外贸的实体运行,还表现为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几年,主要是通过梳理国内法律法规满足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履行自身的承诺。这一工作在2010年完成。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十年主要是适应多边贸易规则。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并逐步适应和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世贸组织少数成功完成谈判的《贸易便利化协定》、《信息技术协定》扩围,中国都是积极参与者。近些年,中国积极倡导开放诸边贸易谈判,发起投资便利化谈判等,彰显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能力的提升。这有助于中国为自身的外贸运行提供规则支撑。
二、中国对外贸易20年来的发展特点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是系统的,中国充分利用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红利,外贸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学者们基于数值模拟模型评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自身经济和外贸带来的影响时,都是低估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原因在于,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系统的,并非单纯的降关税那么简单,其传导机制也比模型描述的复杂。中国外贸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无疑是快。从自身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两个阶段比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外贸的平均增速是14.46%,之后的平均增速是13.32%。很显然加入世贸组织让中国维持了高速的外贸增长。尤其考虑到外贸额的基数越来越大,近20年外贸能够持续高增长实属不易。从国际比较来看,在中国之后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有21个,只有中国的外贸发展最为引人瞩目。其背后的原因在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过长达20多年的准备,各种促进外贸发展的因素都已俱备,只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东风”,让中国外贸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是中国外贸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为何中国外贸能够快速发展?其原因在于,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充分利用了国际范围全球价值链发展最后的黄金时期,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各种因素助推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一是农村地区劳动力参与到工业化的进程中,提供了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劳动力要素。二是中国利用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资,解决了资本稀缺和外汇短缺问题。三是中国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更加容易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加工贸易的特征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能在短期内扩张出口,并且必然产生贸易顺差,积累起外汇储备。四是,外汇储备的积累为中国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支撑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可能。
本土的民营企业崛起是中国能够提升外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加工贸易和引进外资在解决中国外汇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外贸的贡献。但是仅仅依靠外资并不能创造可持续的外贸增长动力。民营企业通过出口中学和借助外资的溢出效应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根据能查询到的最早的数据,2014年,民营企业在中国外贸中的贡献度为40.76%,2020年,民营企业对外贸的贡献上升到54.09%。
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放遵循从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领域过渡的思路。先行先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尤其适合制造业开放。从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到后来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保税区等,名称虽不同,但试验意义类似。这些特定区域的相同点是有利于发展制造业。政策上的优惠很容易让这些区域吸引到外资并迅速发展起经济。但是服务业开放具有很多不同于制造业的特点。因此服务业开放显著滞后于制造业。但是,近年来,为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满足外资对中国服务业开放的期待,中国正在逐步开放服务业。
中国的经济和外贸实力显著增强是能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基础。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在发达经济体成员占据绝对实力时,在决策过程中,发达经济体话语权更强,从而决策容易向其意见倾斜。但是目前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实力尤其是中国经济实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话语权显著增强。1992年,发达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83.5%,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5%。2009年,发达经济体经济总量比重下降到68.9%,与此同时,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总量比重上升到31.1%。近年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总量比重又持续稳步上升。除此之外,中国还倾向于代表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也需要通过规则制定维护自身外贸发展利益,中国的积极性和能力都显著增强。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
中国外贸将延续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基本方向是高质量发展,所谓高质量发展,并非是指完全走向高端,而是指量与质并驾齐驱。外贸提升发展质量有助于中国在国际市场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但是,因为有助于创造就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需要保持一定比重。中国的“地广、人多、制造业比重较高”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货物出口的世界份额将基本保持稳定,货物进口和服务贸易的世界份额将稳步提升。疫情之下,中国因为疫情控制得好,生产恢复的好,出口份额稳步提升,当前的出口份额已经达到14%。但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不可能一直增加。世界市场份额稳定对中国外贸增速的含义是中国出口增速基本与世界贸易增速一致。但由于中国货物进口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较大潜力,它们占世界的份额会不断提升。
中国外贸发展越来越平衡,结构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平衡的含义在于:一是顺差规模总体上呈缩小趋势。二是东中西部地区外贸越来越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外贸通过国内之间的产业关联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未来中西部地区的自主外贸将增加。三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将显著提升,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平衡发展。转型升级的内涵是,在保留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保持高端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越来越强。一是中国有很强的动力去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应有之义。二是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支撑了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三是美国针对中国所谓的非市场模式制定规则,中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必要通过博弈争取最好的规则结果。在世贸组织改革中,中国将有能力否定对自身不利的规则,并引领尽可能对所有成员都有益的规则。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与此同时,中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有能力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