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胡虏无百年之国运”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继承其祖父道武帝拓跋硅创下的基业,以拓跋鲜卑一部的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从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北魏国祚延续149年,以北周宇文觉接受西魏禅让算上,延续171年,是南北朝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一举破除了汉族正统“胡虏无百年之国运”的魔咒。
公元423年,十六岁的拓跋焘继承皇位,成为北魏第三任皇帝。次年,柔然可汗大檀率领六万骑兵攻入云中,烧杀抢掠,攻陷拓跋鲜卑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拓跋焘不顾母亲和众多大臣的反对,在汉族重臣崔浩等人的支持下,决定亲征柔然。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十二月,以平阳王长孙翰率军出参合,自率一军进屯柞山,与阿伏干率领的柔然骑兵相遇,斩首数千,获马万余匹,初露锋芒。第二年十月,拓跋焘再次兴兵北伐,东西五路并进,大军至漠南,舍弃辎重,轻骑飞越大沙漠进攻,柔然可汗惊慌失措,率众北遁。两次北伐均沉重打击了柔然的有生力量。
同年,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最后一个强国—胡夏的一代雄主赫连勃勃病亡,诸子为争夺皇位相攻不已,关中大乱。拓跋焘敏锐抓住时机,大举西伐。花了两年多时间,攻陷胡夏首都统万城,俘获夏二代国主赫连昌。又历三年,拓跋焘再攻胡夏,夺取安定、平凉、长安、临晋、武功等城,尽取关中之地,胡夏最终灭亡。在大举攻夏之际,为报复柔然对北部边境的侵扰,神麔二年(公元429年),拓跋焘大举北伐,远征三千七百余里,六月,东至瀚海,西至张掖水,北越燕然山,原柔然锻奴高车诸部趁机反叛,先后归附北魏者有三十余万落之多,所获牛马百余万匹。七月,拓跋焘引兵东还,回到漠南,闻知贝加尔湖畔的东部高车人畜甚众,遂遣左仆射安原等领骑兵往攻,招降数十万落,将他们送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带。十月,魏军凯旋回到平城。
从神麚四年(公元431年)到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拓跋焘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这三个北方少数民族割据势力,五胡十六国正式结束,北朝正式亮相。后来拓跋焘还征服山胡,降伏鄯善,将吐谷浑逐出境,并取得了南朝刘宋的虎牢、滑台等要地。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第二任皇帝刘义隆轻率北伐,择帅不当,反被北魏发动全面反攻。拓跋焘亲率大军长驱直入打到瓜步,饮马长江,逼近刘宋京师建康。“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的就是这事。只是在北还途中魏军进攻盱眙,拓跋焘向城中求酒,守城的刘宋悍将臧质给了一壶屎尿。拓跋焘暴怒之下,犯了兵家“主不可怒以兴师”之大忌,疯狂攻城月余,损兵三万不可得,不得不下令撤兵北归,这也是这位雄主一生鲜有的败绩。魏军气急败坏。撤退时所过刘宋江北扬、淮、泗、徐、兖、并六州,见人就杀,赤地千里,淮南一带成无人之境。“自是道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这次南征是拓跋焘的最后一战。回国后第二年(公元452年),拓跋焘被陷入太子党案的中常侍宗爱杀害,终年45岁。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二十九年,奋二世之资,以“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为方略,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使晋末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战乱之局得以结束,为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疗伤康复和继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以出色的军事才华在史上留痕。此外,他重用汉族名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督课农桑,崇尚儒学,推动了北魏鲜卑的封建汉化进程。
拓跋焘生有11子2女,11子中5子早夭剩下6子,在电视剧《锦绣未央》中出现的有太子拓跋晃、三子东平王拓跋翰、六子南安隐王拓跋余和上谷公主拓跋迪。
南征北战
最后的煞笔—盱眙之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