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良明白自己已经到达巅峰
唐文宗无疑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不然也不会有文宗这个称号,可惜的是内外受制于人,提拔的宰相又大多数不务正业,沉迷党争,提拔了仇士良后虽然干掉了王守澄,却发现仇士良尾大不掉,最后甘露寺之变把自己的心腹全部损失殆尽,此后只能困居宫中,看着书而感叹时局了,这样忧郁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长寿,不久后就去世了,传位于一个同样年轻,同样有雄心壮志的皇子,后来称武宗。
武宗一登基,就废除了原来两个毫无作为的宰相,而把一位作风强硬,有魄力,有手腕的前任宰相李德裕调任了回来,在他看来,只有有魄力,能力,手腕才能改变当前的大唐局势,李德裕也不是什么纯粹的好人,但是作为五朝老臣,他明白应该妥协,他明白对仇士良这样的宦官应该严厉打击,而杨钦义这样的新贵宦官则是可以拉拢的,毕竟宦官实力庞大,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才对。事实证明李德裕的做法是对的,在他得以拜相的过程中,这位宦官新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德裕拜相后,仇士良为了报仇,要把两位前任宰相杀死,因为他拥立武宗的时候,两位宰相反对,武宗也觉得两个人该死,而李德裕认为这是自己树立声望的时候,就多次劝谏,最终武宗认为不能和刚升的宰相有矛盾,就赞同了李德裕的做法,这让仇士良明白,自己遇到对手了,这位宰相和李训,郑注他们的莽撞不同,稳扎稳打,很难对付啊。果不其然,很快他们就对仇士良下手了,先给了他一个观军容使的职务,顾名思义,升官了,把权利剥夺了,明升暗降的典型。仇士良意识到了危机,果断反击,他在禁军之中传播谣言,说天子要削减他们的俸禄和粮食,激发了禁军将士的不满,消息让李德裕知道后,和天子出面紧急辟谣,武宗强硬的态度和信誓旦旦的诺言让禁军打消了顾虑,谣言不攻自破,毕竟,天子都出面了。仇士良意识到时代变了,没有办法了,只能去和武宗服软。武宗认为这都是李德裕的功劳,对他更加的倚重,而李德裕看来,下一步就是藩镇问题了,权宦气焰已经被打压,也不能赶尽杀绝,而藩镇为祸已久,自然要处理。说巧不巧,机会就来了,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身死,他的侄子推说叔父病重,请求任命自己为留后(节度使),武宗认为肯定是刘从谏去世了,果断拒绝了这个请求,随后李德裕出谋划策,决定收复昭义,朝廷先是下令,让河北三兄弟(成德,魏博,卢龙)不和昭义结盟,之后又说,如果他们不出兵平叛,朝廷的军队就要进入河北了。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感觉人生已经完美的仇士良明白自己已经到达了巅峰,现在就想隐退,于是宣布归隐,一大堆徒子徒孙给他庆祝,他传授经验,让天子多玩乐,少看书,才能一直手握大权。徒子徒孙们恍然大悟,连忙感谢。
另一边,平叛的战争也打的热火朝天,成德节度使亲率大军南下,很快攻克了邢州外围堡垒,但是等他军队都进入邢州了,魏博还没出兵,这不能这样坑队友啊,于是他迅速向朝廷告状。李德裕见状不慌不忙,写信给魏博说,决定让朝廷的军队借道魏博,直入磁州,这样魏博就会害怕而出兵。果然如此,魏博节度使迅速出兵,在朝廷五路大军围剿下,昭义节节败退,随后内部将领有了异心,把刘家的顶梁柱刘匡周骗走,然后杀了刘家满门向朝廷投降,至此昭义之战结束,而那卖主求荣的也被朝廷斩首示众,因为继任者太小了,八成就是这些身边人挑拨,见事不可,就赶紧卖主求荣,不杀他们杀谁?此战后,李德裕和武宗商议之前败仗的教训,提出了以下建议,认为皇帝不能随意干涉前线,微操误国;其次不能有监军,啥也不懂,就会瞎指挥;最后这些宦官最后回宫,他们把精锐的将士都选走了当了自己的卫队,一看情况不对就逃,扰乱军心。武宗一一认可。最终作出了两个命令,首先是各地监军不能随意指挥,干涉战斗,只能挑选十个卫兵;其次除非中书省和宰相建议,不然皇帝不下令干涉战争。李德裕上任不久,就扼制了藩镇和宦官,不过朋党就难了,谁让他自己就是朋党领袖,他去找李宗闵和牛增孺麻烦去了,各种诬陷,抓小辫子,天子对牛党也没什么好感,加上这个宰相帮自己这么多,出出气也是应该的,于是两人被一贬再贬,最终流落到了广东封州。李德裕得意的笑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善终了,事实证明他笑的有些早了,因为他最大的后台唐武宗开始修建道家,吸食丹药了,不仅如此,还大规模的推动灭佛运动,也就是武宗灭佛,三武一宗的一例。随后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和宪宗一样变得脾气暴躁而道士骗他说这是在换骨,于是他向朝臣隐瞒了这些状况。李德裕想要入宫被宦官拒绝,他们已经秘密敲定好了皇位继承人,因为这时候武宗已经重病在床,而朝臣完全不知情,一般这种时候,就要大权旁落了。不久之后,他们下诏书立李光王为皇太叔监国,三天后武宗就去世了,宣宗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意味着朝堂又要变动了。果不其然,登基大典上两个人就看着相互不顺眼,因为两人都是大权独揽,性格强势的人,最主要的是宣宗登基的时候三十七岁,已经很成熟了,于是李德裕被贬来的很快,四月初一,宣宗亲政,初二,李德裕被贬荆南节度使,说实话啊,这道诏书来的确实有些快,让人猝不及防。
后来,李德裕被一贬再贬,直到海南崖州,也就是天涯海角,李宗闵病故异地,牛增孺回到朝堂继续着朋党之争,延续了整个大唐,只能说,一报还一报罢了,后来中晚唐这些皇帝大多都是昙花一现的干练,很快就会被宦官唆使干一些不着调的事儿,所以武宗虽然处理了很多问题,却终究没有中兴,而把任务给了他的叔叔,宣宗,成就了一段中兴,也是大唐最后的回关返照。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