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名称由来,你知道吗?
你想了解
肥乡这个千年古县的发展史吗?
肥乡是怎么来的?
有哪些文化名胜、名人轶事?
肥萱萱将以
《中国千年古县丛书——河北肥乡》为基础,
推出系列文章,
让我们一起更加了解家乡!
肥乡地名由来
FEI XIANG DI MING
肥乡悠然越千年
肥乡之“肥”最早见于《竹书纪年》,《水经• 浊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八年(前362),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伐邯郸,取肥。”是“肥”地名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清雍正十年版《肥乡县志》记载:“肥乡之邑,名载在经史可据者有九,曰邯沟、曰列人,曰蒲县、曰清漳、曰斥漳……曰洺水、曰肥乡。”“是未立肥名之前,杂见经传以名其县者也。”又说“肥名之专,且又旧志云,肥乡乃赵武灵王臣肥义之乡,义传惠文王而死其难,后人嘉其烈因名其地曰肥乡。”
民国《大中华直隶省地理志》肥乡沿革说:“战国赵之肥邑,及列人邑。汉置列人县,又置邯沟侯国。三国魏分置肥乡县。东魏并肥乡入临漳。高齐省列人。隋开皇复置肥乡县。”
肥义,战国时期赵国赵肃侯、赵武灵王两代大臣。赵肃侯时深受赏识器重,被奉为贵臣。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其子赵武灵王立。当时武灵王年幼,在肥义等大臣的扶佐下赵国国势虽然衰落,但势局基本稳定。当时,赵武灵王每每处理政事必问肥义。
据文献记载,匈奴、林胡及中山国经常与赵国交战,赵军经常败走,城邑被占。赵武灵王与肥义等看到胡人的骑兵服饰有极大灵活性,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进行改革。
赵武灵王的主张受到许多贵族的反对,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变法。据《史记》记载,“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朝议期间,肥义立谏,认为疑事无功,疑行无名,劝武灵王坚定改革信心,使胡服骑射改革计划顺利完成。
改革使赵国的军队迅速强大起来,很快打败林胡、楼烦,并将两国上千里的土地并入赵国版图,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治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即赵惠文王,自号主父,肥义为相国。赵惠文王三年(前294),赵武灵王经过多年攻伐,终于彻底灭掉了中山国。归来后大赦天下,设酒宴五天,并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又同时派田不礼辅佐赵章。
前295年,主父举行朝会,欲将赵国“一分为二”,一半给赵章,为代王;一半给赵何,为赵王。此议受到相国肥义等大臣的反对,激起赵章的极大不满并伺机发动政变。
不久,主父和赵惠文王出游沙丘,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赵章、田不礼乘机率领党徒作乱。他们假称主父传令召见赵惠文王。相国肥义疑有诈,故先行进访,并留精兵拱卫赵王。出宫后果然遇到伏兵,肥义为保赵惠文王,血染沙丘宫。
遂公子成和李兑调集四邑军队平息叛乱。赵章自杀,主父饿死沙丘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沙丘宫之乱”。
肥义死后,赵惠文王为褒扬肥义的忠烈,将邯郸东部作为肥义的封地,让其子孙世袭享用,“因名其地曰‘肥乡’”,这就是“肥乡”之名的由来。
信息来源:微观肥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