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酸了:中国制造虽慢慢离开美国货架,但在亚洲,中国又成主角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11-10 财经 阅读: 53
摘要: 近日,印度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在美国货架上,印度制造正逐渐取代中国制造”。在文件中,印刷媒体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印度制造取代了中国制造”的“事实”。但印媒无可否认,中国又成了亚洲主角。 印度总理莫迪开始“印度制造” 在这篇文章中,印媒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来证明“印度终于超越了中国”的现象。例如,从2018年到202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械设备减少了28%,而从印度的进口增长了70%。他还对中印对美国的出口进行了分析,以说明印度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的赢家之一。过去几年,印度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了230亿美元,四年间增长了44%,而同期,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10%。

近日,印度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在美国货架上,印度制造正在慢慢取代中国制造》的文章,在文中,印媒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印度制造取代了中国制造”这一“事实”。但印媒无法否认的是,中国又成为了亚洲的主角。

印度总理莫迪启动“印度制造”

在这篇文章中,印媒列举了一系列数据,用来证明“印度终于超过了中国”这一现象。例如,从2018年到202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械设备减少了28%,但从印度进口的增加了70%。同时,为了说明印度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的赢家之一,他们又针对中印对于美国的出口进行了分析。在过去几年,印度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了230亿美元,四年内增长了44%,而同期,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则下降了10%。

而成本问题,也是印媒用来“拉踩”中国的“一大利器”。印媒指出,作为出口平台,印度在直接制造成本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根据计算,印度制造的商品,进口到美国的平均到岸成本,比在美国本土制造的商品,要低15%。而中美贸易交锋后,与其相关的美国商品,在中国的到岸成本要比美国本土高出21%。

仅仅上升了18%的劳动力成本,也是印媒吹嘘的重要领域。在文章中,印媒还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印度更具吸引力”,自夸的姿态,可谓是相当明显。可以说,印媒对于自己描绘的:“印度终于超过中国”这一现象,是非常沾沾自喜的。

谷歌和苹果首席执行官听莫迪的讲话

事实上,近几年来,美国确实在积极拉拢印度,尤其在印太联盟中,印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美国的“去中化”长线战略中,面积、人口能够和中国匹配,非印度莫属。对美国来说,除了越南、墨西哥之外,印度是替代中国的,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因此,也就让印度有了“印度制造”能够取代“中国制造”的幻想。

“印度制造”这一概念,是印度总理莫迪在2015年的时候提出的,并于当时启动了这一运动,鼓励企业在印度本土发展制造和组装业务。借中美关系紧张和全球供应链重组的“东风”,印度的制造业正悄悄崛起。2015年之前,制造业在印度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只能保持在15%左右的低水平。不过,在印度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印度的计划中,到2025年的时候,印度的制造业在全国GDP中的份额,将从目前的17.7%扩大到25%。

今年6月份,苹果执行长库克在白宫会见了莫迪后,对外盛赞印度代表着“巨大的机会”。从2017年以来,苹果公司就将其部分产品的组装业务,向印度转移,最近几年,这种转移力度正在持续加大。不过,尽管印度制造业在持续扩大,但它对外国电子组件的依赖度依然很高,在这之中,中国就占据着主要地位。但这些数据,印媒自然就要装作看不见了。

今年以来,印度股市在外资追捧下,市值更是超越英法,跃居全球第四,仅次于美中日三国,可以说是让外界“瞠目结舌”。印度自然更是认为自己“奇货可居”了。

印度在2015年发起了“印度制造”运动

但实际上,中美的贸易情况,并非印媒所描述的那样低迷,相反,也有着不错的发展。虽然中美的外交关系“时好时坏”,变化莫测。但是,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从来都是热度不减。在去年,中美的双边贸易又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6906亿美元。

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并不少。在4月份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就呼吁中美建立一种“建设性”和“健康”的经济关系,而不会寻求“脱钩”。今年,比尔·盖茨和马斯克访华,也都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这个月,为了推进中美的农业合作,美方派出了七年来最大的农业代表团访华。双方达成了价值十几亿美元的采购意向单。

近日,在中国上海举办的进博会上,美国派出了最大规模的代表团参加,共有多达250个企业参会。身为农业大国的美国,还在进博会会场中专门设置了“食品与农业”展馆。美国农业部代表亲自参加了美方展馆的剪彩仪式,并表示,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顶级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农业部官员更是表示:中美贸易的开展,是有助于两国关系的。可见,美方正努力推进中美两国的贸易。

总而言之,印媒口中的“印度超过中国”,只是单单把制造业的数据拉出来,进行了比对。实际上的中美贸易,并不像印媒所描绘的那样“惨淡”。而且,在全球制造业中,中国仍然高居“霸主”地位,这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蜂拥而至时,就已经奠定的基础。

印度工厂女工在生产线上编织

有趣的是,在文章的最后,印媒才点出,中国制造尽管在西方买家中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下降,但是,在亚洲的企业中,情况却正好相反。调查显示,到2023年,85%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前三大采购伙伴之一;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65%。面对这一事实,印媒只能“咬牙切齿”地分析道:“西方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可能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因为,中国的许多地区竞争对手,都依赖中国的原材料,来完成订单。”

不得不说,印度对于这一点,应该是很酸的。拥有丰富的原材料,是中国独特的优势,这是印度无论如何都羡慕不来的。而且,印度在零组件、技术工人、管理制度,乃至产业群聚上,都和中国有很大的距离,要取代中国制造,还言之过早。

拜登和莫迪会面

印度虽然自命不凡,给自己封了许多“名头”,像是“世界第五经济体”“第三军事强国”“南亚民主灯塔”“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等等,但是,同样身处亚洲,印度总是要被中国“压一头”。就算是成功举办了G20峰会,但印度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依然是远远不如中国的,这也难怪,印媒发的文章,一股子酸味儿。

其他相关
一起闯,成就中国制造

一起闯,成就中国制造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8-18 阅读: 119
南方日报记者昌道励许宁 见习记者曾良科 “在一起的是中国的车!”8月9日晚,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上线仪式上,13辆分别排列了来自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长城、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的代表车型。随后,一段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视频引爆全网,被无数网友盛赞:“这才是中国品牌应有的面貌,这是中国汽车的加速超越。” 这段画面视频,不仅展现了比亚迪的格局,更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笃定、产业竞争的双赢、品牌军团的强大。改革开放45年来,从制造到智造,从代工到自主品牌出海,中国制造业从未停下前进步伐,不断蓬勃成长。...
东方基金李瑞:制造强国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产业主线

东方基金李瑞:制造强国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产业主线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11-18 阅读: 150
  东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李瑞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制造强国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产业主线,为什么说制造强国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产业主线呢?因为从全球制造业转移来看,中国制造业由于承接了第四次世界制造业的迁移而受益。  2020年至今,中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月度数据,由最初的1000多亿元已经提升了十倍,到10000多亿元以上,并且目前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
综述:“中国制造”重装亮相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

综述:“中国制造”重装亮相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10-28 阅读: 160
  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于24日至30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100家参展商,其中,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等约90家中国企业携新技术、新产品参展。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强的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以及建筑和工程车辆及设备的专业展览会,每三年定期在慕尼黑举办。...
广交会300余万件“中国制造”线上展魅力力拓海外市场

广交会300余万件“中国制造”线上展魅力力拓海外市场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10-20 阅读: 142
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超过3.5万家,展品数量超过306万件。其中,智能产品超13万件,绿色低碳展品超5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超26万件。与往届相比,本届东莞参展企业准备更充分,不少企业展出新品,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本届广交会上,该公司展出了最新研发的手绘马克笔。从10月15日至18日,广交会线上平台围绕电子家电、建材家装、工业制造等七大主题,开展200场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帮助全球客商高效感知“中国制造”新魅力。...
中国家电风靡日本折射“中国制造”十年非凡成就

中国家电风靡日本折射“中国制造”十年非凡成就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10-03 阅读: 177
曾几何时,日本家电卖场的“主角”多以日本国内和西方大牌为主。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家电风靡日本市场,体现了“中国制造”过去十年在智能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多个层面的非凡成就。随着中日经贸关系不断扩展深化,中国产品已深度融入日本市场,“中国制造”成为日本消费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民财评:为“中国制造”注入更多澎湃动力

人民财评:为“中国制造”注入更多澎湃动力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9-19 阅读: 150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同时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财税金融政策齐发力,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让世界刮目相看。做好发展的“加法”,助制造业企业焕发活力。...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