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提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冯静生 张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银行不仅有追求盈利的商业属性,还有承担普惠金融推进责任的社会属性。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及居民金融消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需加快发展转型,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技术,不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普惠金融推进机制。商业银行应当提高政治站位、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首先,应加强组织领导。
其次,应建设专业队伍。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普惠金融服务营销团队,并不断加强客户经理人才队伍建设,有意识的培养及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协调能力等,适时制定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的专业化培训方案,加快培养能够熟悉普惠金融市场竞争态势、了解客户需求、精通产品功能的专业团队。
最后,应完善考核激励。业务落地的分支行要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映普惠金融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按照机构、岗位、产品等多个维度配置各项资源,充分调动各条线员工加强和改进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行宜将普惠金融业务纳入年度经营计划以及综合绩效考核,加强考核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将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状况与综合考核排名、收入等级、职位晋升等挂钩,建立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转变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需要转变其传统纯商业性的思维与服务模式,使更多的金融服务走进社区居民、走进小微企业、走进弱势群体客户。
首先,应做到客户服务规范平等。银行服务水平是决定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了解普惠金融业务在推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在服从制度、流程的前提下,对长尾客户群体开放绿色通道,在业务准入、必要要素等方面逐步优化,最大程度地推动长尾个体客群与小微企业客群获得普惠金融服务的均等机会。
其次,应做到产品创新平易近人。分支机构在创新推广普惠金融产品和渠道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客群金融产品需求的差异性,针对普通客户、长尾客群、小微企业客户等经营规模小、收入水平低、风险承担能力弱以及金融意识相对淡薄的实际情况,创新设计出尽量满足多样性需求、兼顾安全与赢利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再次,应做到业务流程快捷高效。在满足基本制度支持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简化普惠金融业务申办流程的繁杂度、尽量减少业务流程。一方面,要契合普惠金融业务需求金额小、需求量大、需求多样、需求频繁等特点;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普惠金融客户信息资料不够齐全、资金实力和担保能力有限等现实情况,从而有效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纵深发展。
最后,应做到营销拓展联动共享。针对普惠金融服务需求广泛的特点,需整合个人、公司、机构、“三农”等业务条线的客户资源,以及柜面、网络金融等业务领域的营销渠道,各业务条线之间、营销部门与支持部门之间,均要加强联动,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涵盖城区与县乡、各类客户群体的服务网络,为有普惠金融需求的客户提供综合化、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提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在整合服务渠道、拓宽服务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首先,应整合渠道,衔接多样化需求。优化网点布局,增强服务能力。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及市场定位原因,网点布局各有侧重,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普惠金融服务要求。应当根据市场条件、金融资源、民生需求等特定情况,优化网点布局,创新经营模式,推动智能化转型,积极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网络金融及线上渠道的建设,丰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普惠金融服务与应用。结合社保、医院、电力、专业市场等行业属性特点与客户需求,加大各类e管家、代缴费等线上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扩大网络金融产品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
其次,应丰富模式,拓展多领域合作。在财政转移支付领域,需摸清财政资金及转移支付流转等关键要素,契合各级政府推进国库资金保值、增值的意愿,抓住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时机,为其提供资金托管、资产管理及相关代理服务等,努力通过财政资金管理及转移支付等客户批发渠道,推动普惠金融迅速发展;在卫生医疗领域,需把握医药用品流通体制改革、预约诊疗方式变革等机遇,积极宣传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丰富、服务渠道广泛的优势,向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提供“银医一卡通”、向医疗机构提供账户托管、向医务工作者提供支付结算、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信贷及代缴费等服务;在民政及社会保障领域,应积极整合资产管理、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与产品,向投保人、参保企业、社保经办部门、各级管理部门等提供涵盖社保资金结算、专户管理、基金监管、社会保障卡、社保信息查询等多领域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在教育领域,以“助学贷款”“校园一卡通”“代缴学费”“代收报名费”等业务为抓手,为各类教育机构的不同金融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方案。
最后,应着眼未来,运用好数字化技术。普惠金融推进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如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养殖大户、新型农村承包大户等客户的信息收集分析,可做到金融精准服务。大数据技术还应被应用到普惠金融的产品创新、平台搭建、风险防控等领域,以金融数字化为技术保障,全力推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四是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入手,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优化投融资环境。宜通过融资推进会、银企洽谈会等形式,主动邀约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促进银行与机构、银行与企业、银行与个体客群等的信息共享,有效搭建普惠的金融支持平台;要鼓励金融机构增设基层服务网点、金融便利店、自助服务设备等,可将普惠金融推进情况,纳入到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考核范围;相关部门还要加快优化整合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公安、工商、法院、税务等部门加大对逃、赖债的曝光与打击力度,进而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环境。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助力风险防范。制定和落实转移支付、农业保险、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建立相应的担保基金,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风险保障机制,助力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大普惠金融宣传力度。商业银行在积极抢占金融市场的同时,不仅要结合本地实际实时开展金融知识教育、金融扫盲活动等,还要不断加强对普惠金融产品的宣传,更要加大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可采用开放式推介、问卷式调研等形式,积极走街访村、走进专业大市场进行金融知识宣讲,了解客户之所想、客户之所难,也让更多的客户了解银行普惠金融政策,最大程度的平衡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进而达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客户财富成长、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共赢。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