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这座私家园林,游乐项目多、设备先进,门票……
闵行这座私家园林,游乐项目多、设备先进,门票……
龙年春节来了,“今日闵行”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前几季中选取大家喜闻乐见的篇目,推出“闵行情”新春特辑,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敏园,营利为本的私家园林》。一起跟着声音,看看敏园当年的风采……
打开下方原文链接可收听朗读
敏园为李显谟在民国11年(1922)拨出家田兴建的游乐性园林,地约30余亩,位今江川滨江生活广场地块。因李显谟与上海南市半淞园主姚伯鸿为至交,遂请其主持敏园的规划。
园分南北两部分,民国12年(1923)8月先完成北部,即开放营业。次年4月全部开放。同年即因齐卢之战而遭破坏,民国16年(1927)2月孙传芳部周荫人军队阻击北伐军曾驻扎园内再次遭损。后由润康百货店业主孙润华承租,修复后恢复营业。
敏园的拱形大门面东,设在沪闵路旁。门框上弧形拱架上由李显谟亲题“敏园”两字,进门后为一条东西向甬道,两边为娱乐、餐饮建筑,甬道通向园西部蜿蜒曲折的人工河,河旁建有水泥石舫,过曲桥后有双联六角亭,通走道向北向西。园南部有土山两座,高约10米的在西,高约7米的在东,均为挖湖之土堆成,两山树木葱翠,登高可畅览闵行及浦江景色。大土山被人工河、湖环绕,山下湖边有花木假山,小桥相通。小土山北为人工湖,植有莲荷。筑湖心亭为茶室与书场。园之北有五楹之“绿野草堂”由郑孝胥题堂匾,堂前置大假山花圃,堂西为长亭,曲径小道,互通各方。
敏园情景画
上海南市南部的半淞园原为一座私家园林,民国6年(1917)由姚氏设计,扩大改建为一处营业性园林,门票为银元2角,儿童及仆从改半。因南市地区少有游乐场所,所以自建成后成为老上海的主要公共活动场地。敏园沿袭半淞园的设计理念,不仅花木扶疏,堂馆丛立,且其游乐、餐饮项目繁多,设施设备也完备和先进,成为各界人士游乐和举办社会活动的场所。一些中外人士也从市区开车、乘车而来,一睹敏园的风采,门票亦为银元2角。
敏园内娱乐场所有剧场、弹子房(桌球)、舞厅、书场,餐饮有酒吧、茶室、西菜馆、中菜馆(新运楼),休闲服务有新式浴室、西式旅社等。园内设商店一家和供小商小贩设摊营业的商场一座。此外,敏园还置办“敏园日报”介绍游乐内容。也常请沪上戏曲、评弹界的名角、艺人来园演出。还不时举办一些别有情趣的娱乐活动,如猜谜、对联、施放气球、露天电影、杂技表演等,闵行民众教育馆也借用剧场举办活动或演出。
1937年闵行沦陷后,园地被日军占领,驻军养马肆意糟蹋,园西北地块设“军官坟”“表忠塔”,连日本和尚也进进出出耀武扬威。后汪伪和平军、地痞流氓继续东搬西拆,整个园林完全荒芜。至解放时园内仅存土山两座、湖池、假山和曲桥亭棚残迹。土山在1953年用于填没湖池及母子泾,之后曾搭建一座大草棚供开会演出用,端午庙会时一些大型杂技、杂耍表演多设在敏园地块内。
敏园是一座以营利为本的对外公众开放的私有园林,游客以社会中下人士为大多数。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其融园林、餐饮和各式娱乐设施于一体的理念,既打破了私园对外封闭的传统,又开了综合性游乐场之先河,成为民众娱乐和举办多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也为沪闵汽车公司带来客流和老镇商业的营业收入。
1924年《社会之花》期刊载敏园照片一
1924年《社会之花》期刊载敏园照片二
朗读:文绮中学 八(6)班 张一格
来源:今日闵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