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夫 月入三四千无人愿做
忙时抬轿,闲时务工,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职场“候鸟”——轿夫 月入三四千无人愿做
本报记者周伟蔚
人潮汹涌的“五一”小长假期间,轿夫是灵岩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而当节日带来的游客大潮退去时,他们也会像过完冬的鸟儿一样迅速散去,拾起自己的第二职业:建筑工人、小吃店老板娘、棋牌室伙计……
轿夫曾经是灵岩山等许多山脉上传承多年的一项传统职业,可是今天,这些轿夫已经陆续成为职场“候鸟”,几乎每位轿夫都还有其他身份。与此同时,这个职业人群也正呈现出老龄化,50岁的轿夫都算得上是这个行当里的“年轻人”。“再过20年,山上肯定看不到轿子了。”轿夫老林如是说。
抢生意很难轿夫也有电话预约服务
59岁的林师傅是木渎本地人。5月1日凌晨5点不到,他便匆忙洗漱完毕出门了。老林是灵岩山上的一名老轿夫了,多年来的经验告诉他,“五一”小长假三天将会是生意高峰期,他希望能在这三天里赚完一个月的家用钱。
到了早上9点,已经做了两单生意的老林正躺在轿子上休息,不远处走来一个抱着婴儿的老人,老林迅速丢下烟头冲上去,和他差不多同时冲过去的还有5、6个轿夫。经过一番锲而不舍的讨价还价,老林和自己的搭档终于“抢”到了这单生意。“通常单程的价格在一两百左右,要两个轿夫平分。如果遇到天气恶劣、客人超重等情况,我们还会适当加收一些费用。”老林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抬过最重的客人超过200斤,是一个上山烧香的年轻人,虽然非常吃力,但是那单生意给自己带来了将近200元的收入。
“其实我平时不抬轿,在附近一个棋牌室工作。”老林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灵岩山上有近30名轿夫,由于灵岩山海拔并不算高,普通人在半小时左右都可以登顶,因此,即使山上没有索道和车道,平时需要轿子的游客也并不多。山上的轿夫几乎都像老林一样还拥有别的职业,“平时,山上看不到轿夫,但如果你在山脚下吼一声,说需要用轿子,至少有五六家小吃店的服务员会扔下手中的抹布来回应你。”一名经常爬山的市民告诉记者。
抬轿虽然是“时效性”很强的职业,但收入却很可观,因此对于轿夫们来说,几乎每一单生意都是这样“抢”来的。为了增加收入,有些轿夫还开展了电话预约服务。“本地有一些老人,每个月都要定期上山烧香,而且他们通常选择凌晨上山。我就会给他们名片,提前一天打我电话就行。”老林告诉记者,自己做过最早的生意在凌晨3点,这要比平时多收200元费用。
找徒弟不易月收入三四千也没人愿做
上山的路并不艰难,老林和自己的搭档一前一后抬着客人走在台阶路上,不时提醒前方的游客注意竹竿,没多久,身后的搭档喊了一声:“歇一下吧。”两人一齐把轿子放下,掏出口袋里的毛巾擦了擦汗,休息了一分钟后又上路了。记者留意到,上山的十来分钟路程,两人休息了4次。终于快到终点了,老林和搭档的脚步明显变得轻快起来。“这趟客人给了100元,我们一人50元。”老林告诉记者,像“五一”小长假这样的客流高峰期,运气好时一天可以赚大几百元,而这还不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很多客人都是为了上山烧香,所以通常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时客人最多。”除了抬客人上山,轿夫们还经常运货,通常是为山顶的灵岩寺运输蔬菜、食品等日常用品。
搭档老严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只干了一星期的活,就赚了近四千元:“其他时间就四处打零工。”虽然轿夫的收入并不低,但记者在山上发现,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从事这一行。据了解,灵岩山上的轿夫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最年老长甚至有80岁,却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这项手艺。“我们家从前世世代代在附近山上做轿夫,我从小看着父亲抬着轿子到处走,20岁不到就跟着父亲一起干了。但现在,儿子却不愿意跟着我学。”老林说,虽然轿夫赚钱,却后继乏人,周围的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
被理解就好常有客人主动多给钱
去年9月,曾有网友发布了一组灵岩山上拍摄的照片:一名中年男子悠闲地坐在轿子上,而抬轿子的是50多岁的妇女。这组照片当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些网友评论说:不忍心“欺负”这些年老的轿夫。
几位轿夫告诉记者,他们也看到过这则新闻:“其实那是个案,通常乘坐轿子的都是真正需要的人。”老林说,灵岩山高度不到200米,大部分游客都选择步行上山,乘轿的年轻人大多是为了“尝鲜”,他的客人其实主要是老人:“有些信佛的老人想上山烧香,但是年老爬不动山,需要我们抬上去。”一位轿夫说,他并不在意客人的年龄:“对我来说,能做到生意就是好事。”
老林说,大部分客人都是很理解他们的:“我们干的是体力活,通常客人并不忍心还价太多。有时抬到了山顶,客人看到我累得衣服全湿了,还会主动多塞点钱。”在老林看来,既然选择轿夫这个职业,累点是难免的,客人的尊重和配合才是他最需要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