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翻叠技法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5-23 文化 阅读: 1
摘要: 诗词的翻叠,即在诗词中将两种表面上相反的意思叠合在一起,让其相反相成,使诗句蕴含哲理,增加诗词的理趣。一、一句之中翻叠这种下句翻上句的翻叠方式,使诗歌在结构上别具一格。三、下半首翻叠上半首绝句中的后两句,律诗中的后四句与前面两句或四句的意思相反,从而否定前面的议论或描述,称为下半首翻叠上半首。

诗词的翻叠,即在诗词中将两种表面上相反的意思叠合在一起,让其相反相成,使诗句蕴含哲理,增加诗词的理趣。

一、一句之中翻叠

即一句之中,相反的意思或词语翻叠,形成思辨的意味。如贾岛的《赠圆上人》: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这是贾岛题赠给圆上人的诗作。该诗表达了对圆上人高深佛法造诣的赞扬,也体现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底蕴。前三联,描写了一位虔诚修行、悲心广大的一位高僧形象。尾联将自己的修行心得向圆上人叙说:“仇雠相对似亲朋”。既然是仇雠,为什么又像亲朋?表面上似乎矛盾,但在佛教徒心中,一切仇恨都应该化解,也都可以化解。从而反映了诗人精研佛法,并付诸实践的精神。

二、下句翻上句

下句诗意表面上否定上句,使诗意更进一层。如雍陶的《峡中行》:

两崖开尽水回环,一叶才通石罅间。

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

诗人借旅途中所见的山水险恶来批判世道人心。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山峡的险恶,并通过楚客慨叹“山势险”。末句“世人心更险于山”,表面上是对上面“山势险”的否定,实则更深一层,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慨。这种下句翻上句的翻叠方式,使诗歌在结构上别具一格。再如王安石的《招杨德逢》:

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

云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

诗的一、二句,抒发了自己投老山林后的人生感受,不愿与人交往,但惟独思念阁下。末两句借云起兴,白云即使无所用心,有时也还出入山岫;难道你比白云还懒惰么?通过这种“激将法”来邀请友人,体现诗人与挚友亲密无间的关系。此诗比喻新奇,想象绝妙,结构上的颠覆翻叠增添了美感。

三、下半首翻叠上半首

绝句中的后两句,律诗中的后四句与前面两句或四句的意思相反,从而否定前面的议论或描述,称为下半首翻叠上半首。如王建《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一开头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一片一片拾掇起满地狼藉的花瓣,一边埋怨东风的薄情,感叹桃花的薄命……。下半首别起新意,认为错怪了东风,这是桃花贪恋结子,才导致残红满地,暗示出宫女难言的痛苦和诗人的同情。这样,诗人推翻了因落红满地勾起的伤感,而翻叠出一层神韵新美的诗意。再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与白居易相互酬答的诗。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语含哀怨却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颔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颈联翻叠,展示出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当中有沉痛、有自慰,更有豁达胸怀和远大目光,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开朗又达观的人生态度。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翻叠手法的使用,使诗的风格沉郁中见豪放,既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他相关

“无为”究竟是什么老子: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顺其自然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2 阅读: 1
老子认为,“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有”是天地万物的母体。表现在人类社会即是:大道废,有仁义。然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顺其自然,而是“向无而为”。这就是从无到有再回归虚无。至于那些发展成熟的东西则是“物壮即老,谓之不道”。哎,吾是以知不言之教,无为之有益啊!...
读书,有毛用!有毛用

读书,有毛用!有毛用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换句话说,一个人没有“上学”,但是他也可以“读书”。(2)有用的书,没用的书所谓读了很多书,最后发现没有带来经济效益(工资不高,或找不到工作),有可能你读的书是没有用的。一般而言,上了大学的人,他的工作环境有可能(不是绝对)比没有读过书的人要好点。(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受教育程度,没有说读书。...

关于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取消“国风嘉年华·端午”活动的通知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来源:石景山公共文化) LIVE UP TO YOUTH 加油吧,学子们!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2024年高考即将来临,为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学习和考试环境,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慎重研究,决定取消原定于6月8日-6月10日举办的模式口国风嘉年华·端午活动。 感谢大家对于本届国风嘉年华的支持与喜爱,对于所有对此活动满怀期待的朋友们,我们深表歉意,再次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精彩活动!...

俗话:“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其中人肉凳是指什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古语俗话,自有其道理和真意。”在中国古代,因为历史的源远流长,以及习俗的丰富,所以流传了很多的俗语。而这些俗语因为很多都十分的简短,所以现在我们再看起来,可能有些时候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甚至也会怀疑其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

历史上关于人的精神与宇宙,应该是内外、本末的合一不分的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9 阅读: 1
引言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句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言论,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西方古典哲学时代的划分,一般都是以笛卡儿和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为起点,然后,再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为结束。 《淮南子》的宇宙说,首次提出了“我尚何存?”的发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发问!因为,任何哲学,如果不对“我是什么?”进行发问,可谓是连哲学的门在哪里,你都是不知道的!但是,很遗憾,《淮南子》没有回答“我尚何存?”这个问题,他只是提示了人类思想行为,如果不发问和了解“我是什么?”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会“求之于外者,失之于内”和“有守之于内者,失之于外”。比如,“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就是因“我”之知识而“别,离”出来的。...

一幅国外的“乱画”卖4亿,中国书法家的“乱书”却不被大家认可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9 阅读: 1
“乱画”这种绘画形式好像在国外还比较受欢迎,当然这是在我们普通人眼中才会被称之为“乱画”,艺术家们都把它叫做抽象画。外国就有一个比较有名的艺术大师,曾经画了一幅名为《黑板》的画,最后拍卖到了4.5亿。 其实在我们眼中这不过就是堪比小孩子的画,一幅画上面全是粉笔圈,我也不能明白这样的画为何能卖出如此高的价钱,不过大家也只是质疑了真的会有人买这幅画吗?而并没有对这幅画的画家有所批判,但换做王东龄可就不同了,自从他特立独行开创了“乱书”之后,批判他的人着实不少,这里面甚至还有一些职业书法家,究竟为何呢?...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