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战争史-191》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自18世纪中叶起,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英国一直占压倒优势,但由于中国市场对英国商品需求量小,因而英国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后来,他们发现鸦片这个毒品既是中国乐意接收的"商品",又可以带来高额利润,于是便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中,英国共走私运入中国40多万箱鸦片,从中国掠夺了约3亿多银元。鸦片的大量输入,使烟毒在中国到处泛滥,从皇室官吏,将弁士兵到商贾平民,吸食者高达200万以上,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同时,造成了大量白银外流,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生活。鸦片贸易实际上成了和黑奴贸易一样残酷的殖民掠夺形式。
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呼吁下,加上清廷内部主张禁烟官员的推动,道光皇帝终于定下禁烟的决心,于1839年12月31日任命力主禁烟的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东,节制水师,查禁鸦片。林则徐于1840年3月10日到任后,置个人荣辱祸福于度外,采取了断烟源、强防务、堵私船、缴鸦片等一系列坚决果断的措施,开始了震惊中外的禁烟运动。他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在短短两个多月中,共收缴鸦片2万多箱,计237.6多万斤。6月3日在,林则徐主持下,对所收缴的烟土,除留下8箱作为样品外,其余全部在虎门海滩用盐卤和石灰销毁。
早在中国禁烟运动开始以前,英国资产阶级就妄图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林则徐禁烟的壮举,使英国每年从鸦片贸易中获得的200万英磅化为乌有,英国资本家纷纷要求对中国采取所谓"迅速的、强有力的、明确的政策",公然叫嚣:中国禁烟给了英国"一个战争的机会"。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了向中国出兵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曾任印度总督、英国好望角舰队总司令、海军少将懿律和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为对华谈判正副全权代表,并任命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一支拥有540门大炮、48艘舰船和陆军各兵种4000多人(后增至1.5万人)的"东方远征军",开始从印度出发侵略中国。事实上,还在英国政府为出兵中国进行准备时,义律就指使英舰向广东水师发起进攻,点燃了战火。1840年6月,懿律率领的远征军陆续到达广东沿海,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这场战争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义律单方面宣布订立《穿鼻条约》。
林则徐到广州上任后,探知英国准备出兵进犯中国,于是一面坚持禁烟,一面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起积极备战。懿律率领舰队到达广东沿海后,看到这里早有戒备,于是留下5艘兵船封锁广州海口,主力则向北进犯。7月2日,英军侵犯福建厦门,被守军击退;5月攻陷浙江舟山群岛定海县,为英军继续北上夺得了一个基地。8月6日,英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投递英国政府照会,要求中国赔偿烟价和作战经费,在沿海割让一岛或数岛给英国,并威胁说,如不答应其要求"必相战不息"。英军抵达大沽口,对作为北京门户的天津顿成威胁之势。清廷内的投降派立即被吓倒,大肆攻击林则徐等抵抗派。道光皇帝害怕战火烧到天津,迅速倒向投降派一边,派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请求英军南返,在广州会谈。英军鉴于自己兵力少,加之军中疾疫流行,不敢任意挑战,遂同意迁往广州交涉。林则徐、邓廷桢则被横加"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等罪名,由道光皇帝下令撤职查办。新任两广总督琦善于11月到达广州后,在对英谈判中一味屈辱退让,接受了赔偿烟价等要求;但对割地一事因未得到皇帝允准,未敢答应。此时继任英国全权代表的义律决定使用武力威胁,迫使琦善接受割地的要求。1841年1月7日,英军发动突然袭击,攻陷大角、沙角炮台,随即英方单方面发出"公告",宣布已和琦善签订"初步协定",清政府同意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贸易。中外一些史籍称此"初步协定"为《穿鼻条约》。其实,琦善并未在此"条约"上签字,清政府也未同意。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公元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行占领香港。至此,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自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至1841年5月27日《广州和约》签订。
英方的蛮横,特别是大角、沙角炮台的失陷,使道光皇帝大为恼怒,遂于1月27日诏告中外,对英宣战。道光派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主持广东战事,并从南方数省抽调军队1.7万多人开赴广东,随后下令将琦善锁拿押京。英军见清政府调兵遣将,决定先发制人。2月上旬,英军大举进犯虎门。老将关天培率军苦战,虽然负伤十多处,仍从容指挥作战,并亲自燃放大炮,手执佩刀与闯上炮台的英军格斗。最后与数百名将士一起壮烈牺牲。继虎门失陷后,广州以南诸炮台亦被占领,英军逼近广州城郊。奕山率军抵广州后,于5月21日,派兵夜袭英船,次日英军进行反扑。不几日,广州城西之泥城、缯浦和城北制高点四方炮台,均被英军攻占,广州完全暴露在英军的火力之下。面对如此严重局面,奕山只得狼狈乞和,于5月27日同英军签订了《广州和约》。同清政府妥协投降的态度相反,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反侵略斗争。就在和约签订后不久,广州北郊三元里等103个乡的人民,在牛栏冈一带将来犯的2000名英军包围,用大刀、长矛、铁锹同英军作战,打死打伤敌200多人,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攻陷厦门始,到次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
1841年,英国政府收到义律关于与琦善签订所谓《川鼻条约》的报告,对已从中国取得的权益仍不满足,决定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率领增调的援军扩大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接受英国提出的全部要求。璞鼎查来华后率军一路北上,8月下旬攻陷厦门;9月下旬再占定海。清军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领官兵顽强抵御,激战6昼夜,因援兵不至,先后阵亡。10月中旬,英军又接连攻占镇海和宁波。浙江三城连失,迫使清政府从江苏、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甘肃、陕西、四川等省调兵遣将,组织反抗。道光皇帝派协办大学士奕经到浙江应战。奕经同奕山一样腐败无能,对如何与英军作战并无认真部署。1842年3月,清军集中1.2万官兵和义勇、水勇2万余名,总计约4万人,自绍兴分兵三路向定海、镇海、宁波进发,企图一举收复三城,结果因英军预有准备,加之兵力分散,大败而回,从此不敢再战。
浙东反攻,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斯役失败,使道光皇帝战胜敌人的信心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从此便由主战转向求和。
清廷派盛京将军耆英和已经革职的两江总督伊里布到浙江向英军求和,英军不予理睬。5月,英军攻占位于杭州湾之北的军事重镇乍浦。6月,从印度派来增援的一万多英军陆续到达中国江浙沿海,英军便对吴淞炮台发起猛烈进攻。江南提督、年近七十的老将陈化成率军苦战,全身8处受伤,血流如注,仍坚持作战,力竭牺牲,7月,英军溯长江而上,攻占镇江。8月4日,英国舰队开到南京城仪凤门外草鞋峡江面集结,扬言要炮轰南京城。清廷在英军炮口的威胁下,终于完全屈服。8月29日,耆英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登上英舰"皋华丽"号,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又于1843年10月签订了《虎门条约》。在此情况下,美国、法国也趁火打劫,跟着向清政府索取特权,于是又相继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遭到严重损害,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鸦片战争成为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转折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清王朝充军到新疆,三年后被赦回,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1850年,在去广西赴任途中病逝,终年66岁。直到临终前,这位抗英民族英雄还在协助编录《平夷十六策》、《破逆志》等书,以望为后人留下抵抗外国侵略的"百战百胜之长策",表现了他的一片耿耿爱国之心。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