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自我修养的韭菜。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2-26 文化 阅读: 114
摘要: 春初的韭菜,寻常日子如同白菜炖豆腐,把吃菜说得像件苦差”吃菜的日子一定是苦日子,但没菜吃的日子,今天还算有菜吃,「主题」B02 | 白菜 百姓偏惜菘菜香。韭菜可是自始至终比其他蔬菜更加努力。正因为韭菜如此努力地生长“懒洋洋地从牙缝里剔下粘在上面的韭菜叶子,中土即已将韭菜作为菜蔬种植,由此吾等后辈也就不必替老祖宗操心如此吃韭菜的问题了——当然,由此也解决了祖先如何割韭菜的问题。

凛冬已尽,春阳始和,虽则尚有几分料峭轻寒,但昏黄衰草枯叶之间,却已然滋出朦朦绿意。回想冬日残酷的肆虐,但纵然历经千摧百折,依然能年复一年绽放出新的生机,春日吃菜,吃的正是这一份勃勃生意。

春初的韭菜,盛夏的蘑菇,深秋的茄子,寒冬腊月的萝卜白菜,一年到头的辣子。从茎吃到果,从叶吃到根,仿佛吃下了自然灵气,肠胃里逛荡着一年四季。

寻常日子如同白菜炖豆腐,火热的激情如同辣子炒青椒。大鱼大肉的日子,用萝卜刮刮肠胃的油腻;缺盐少油的时节,用火辣的痛感骗骗味蕾。俗话说:“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把吃菜说得像件苦差,所谓布衣蔬食,吃菜的日子一定是苦日子。但没菜吃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苦日子。脸上固然未必有菜色,但眼前却没有了绿色的生意,生活也便失去了色彩。

所以,还好还好,揭开锅盖,今天还算有菜吃。

本文出自2023年2月24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专题《有菜吃》中的B05。

「主题」B01丨有菜吃

「主题」B02 | 白菜 百姓偏惜菘菜香

「主题」B03丨萝卜 咬春萝卜赛梨脆

「主题」B04丨茄子 自家种的最爱吃

「主题」B05丨韭菜 一棵蔬菜的自我修养

「主题」B06丨蘑菇 好吃得要成仙

「主题」B07丨辣椒 一辣解无咸

「主题」B08丨豆腐 就爱吃个软饭

撰文|李夏恩

韭菜,应该是所有蔬菜中最有自我修养的一个——它体态修长,而且很好养活,这两大特色完全符合人们对蔬菜自我修养的所有定义。

诚然,早在北朝,韭菜就得了个“懒人菜”的诨号,但“懒”的是人,又不是韭菜,韭菜可是自始至终比其他蔬菜更加努力,所谓“圃人种莳,一岁而三四割之,其根不伤。至冬培壅之,先春而复生”。

割韭菜,直接上菜刀,非常豪迈地割法。

年年岁岁,生长不尽,割之不绝。一眼望去,韭菜那根根自立的英姿,仿佛挺直了腰杆就专为迎接镰刀对自己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无穷无尽的收割的。

正因为韭菜如此努力地生长,又如此善解人意地悦纳自己被人收割的命运,因此人类才能在饱餐一顿韭菜合子之后,斜在椅子上,懒洋洋地从牙缝里剔下粘在上面的韭菜叶子。

对韭当割,韭生几何

如果有天可以票选“国菜”,那么韭菜当仁不让会拔得头筹。尽管韭菜作为一种植物,发源于东北亚地区,但成为家家户户饭桌上的蔬菜,却是中国人味蕾独到的发现。《夏小正》所谓“正月,囿有韭”,如果记载可信,那么早在四千年前,中土即已将韭菜作为菜蔬种植。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这条记载的启发——也很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发掘山西陶寺遗址的考古学者们,当真用根据出土石器仿制的石刀切了一案板韭菜,别说,切得还挺齐整,由此吾等后辈也就不必替老祖宗操心如此吃韭菜的问题了——当然,考古现场还发现了石镰,由此也解决了祖先如何割韭菜的问题。

石刀切韭菜,出自王晓毅:《襄汾陶寺遗址石器工业的实验考古研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砥砺集 丁村遗址发现60周纪念文集》,版本:三晋出版社 , 2017年。

韭菜既然如此早便投身于人类镰刀之下,也因之收获了人类青眼相加,是能登上祭坛充当奉祀鬼神的食物。《诗经·七月》所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尤其是春天,正是韭菜长势最好的时节,于是《礼记·王制》便写道:“春用韭”。韭菜也因此获封“百草之王”的名号(这个封号比白菜从葵菜那里篡夺来的“百菜之王”要早得多)。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十问》中,假托战国名医文挚之口解释韭菜何以获此封号:

“后稷播耰,草千岁者唯韭,故因而命之。其受天气也早,其受地气也葆,故辟慑聂辟懹怯者,食之恒张;目不察者,食之恒明;耳不闻者,食之恒聪;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此谓百草之王。”

越是夸赞韭菜,它就越会受人青睐,种得也就越多越盛。因此,要让韭菜心甘情愿地自我奉献,必要的夸赞自然是少不了的。但韭菜虽然贵为“百草之王”,但这位草中王者,却比起其他不得不在人类心目中俯首称臣的蔬菜更容易被侍奉。《齐民要术》中将韭菜种植的方法介绍得清清楚楚,只要“以升盏合地为处,布子于围内”,等到“正月上辛日,扫去畦中陈叶,以铁耙耧起,下水,加熟粪”就可以坐待韭菜长成了。韭菜长高到三寸,便可以收割,一年可以割五次。韭菜被割完之后,也不要求特殊照顾,只需要加一次粪肥便足够了。《齐民要术》中的韭菜尚且是北朝时代的光景,到了元明之际,韭菜被驯化得更加合主人心意。元代农学家王祯在《百谷谱》中写道:

“凡近城郭园圃之家,可种三十馀畦。一月可割两次,所易之物足供家费。积而计之,一岁可割十次。”

即使到了秋后,韭菜已老不堪再割,结出的子孙后代韭菜花也可以被采摘,“以供蔬馔之用”,至于花中结出的韭菜籽,则又成为了下一轮种韭菜的种子。韭菜一年被割十次,老了之后开花继续被人食用,结出的籽又继续长成韭菜,自春至秋,年复一年,月月被割,生生不息,割割不止,无怪乎被人类称为“长生韭”。

云南韭菜花的制作过程,被送进绞肉机的韭菜花,在搅碎时会散发出一种韭菜特有韭味。图片来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韭菜所需的不过是几瓢粪水而已,但奉献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还包括自己的子子孙孙,可谓人类最理想的蔬菜。只要看着菜园里一簇簇韭菜在粪水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人类便可以高枕无忧,只等着时机刚好拿镰刀去割便好了。

太史公云“千畦薑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驯养的韭菜只要数量足够,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富比王侯。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韭菜缺乏自愿被割的修养,不再根根挺立,而是整片躺倒,那韭菜主人的千户侯之梦,便会随之破灭了。韭菜所以会躺倒的原因,一是种得过密,再则便是一种名为“韭蛆”的害虫作祟。这种蛆虫会钻进韭菜的根茎之中,使韭菜从根部溃烂,从而成片躺倒枯死——尽管对韭蛆来说,腐烂的韭菜刚好可以成为自己温暖舒适的窝,但对人类来说,生了韭蛆的韭菜,就失掉了“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优良修养,因此也不中用了。

当然,解决韭菜躺倒最好办法,就是把这些躺倒的韭菜重新扶起来——毕竟,韭菜必须站得直,才容易割。

春日春韭起春兴

在人类的心中,最长脸的时刻,莫过于被某位大人物青眼相加过,这种虚荣心自然也可以加在韭菜上。韭菜最光荣的时刻,莫过于被唐代最出名的诗人杜甫青眼相加,写入诗篇: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这一句不知惹得多少人垂涎欲滴,倘未读过全诗,还以为杜甫是专为称赞老友卫八处士烹饪手艺精湛,韭菜与黄粱这两种居家食物都能做得有滋有味。但实际上这句如此清新开胃的诗句前面,却是一派凄凄惨惨戚戚。开篇数言,更是赚人泪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当杜甫将筷子伸向盘中韭菜时,吃到的未必是春日韭菜的清新滋味,倒更可能是和着浊泪的满腔酸苦。此时他所熟悉的大唐盛世,在五年前已经崩毁,在他们相逢的这年春天,叛军首领史思明在魏州自称大燕皇帝,与飘摇颠沛的唐廷分庭抗礼,没人知道这个春天过后,接下来的夏天是繁花似锦,还是血流满地,而下一个春天,两人是否还能再度重逢,毕竟,这顿春天的韭菜吃过之后,便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了。

元人杜甫像,准备去朋友家里吃韭菜。

这顿韭菜餐饭,杜甫吃得未必开心,但考虑到这两句乃是全诗中最明丽的诗句,因此或许这盘春韭被端出来时,杜甫阴郁的内心倒是倏然为之一亮。毕竟,韭菜与春天的关系着实匪浅,以至于提起春天的蔬菜,最先想到的就是韭菜。不仅是《礼记》中正月祭献鬼神祖先时要用到韭菜,更因为有一样春日正月必备的吃食,也要用到韭菜。这种吃食,便是所谓的“春盘”,古代称为“五辛盘”。

“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本草纲目》如是写道。吃五辛盘的习俗颇为古老。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云“元日造五辛盘”,以此可证至少魏晋时人就已经将其作为春天的吃食。这段话后面尚有一段小注:“五辛所以发五藏气”——在元日食用五辛盘可以发散五脏之气。

这句话仿佛听起来玄之又玄,但只要回想一下吃了葱蒜韭菜这些蔬菜后,前方打嗝和后庭排气释放出的气味,就能理解古人认为五辛散发“五藏气”究竟是何种气体了。

五辛释放出的五藏气,不仅让人捂口掩鼻,就连神灵也退避三舍。就在周处在《风土记》中将五辛列为春日必备食谱的同时,声势浩大的佛教却将五辛彻底打入冷宫,佛教中的五辛包括蒜、葱、韭、薤与一种印度独有的蔬菜“兴蕖”——后来为了本土化,又将胡荽(也就是香菜)拉入其中。根据《梵网经》中所言,五辛乃是“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楞严经》给出的解释,五辛之味,会让十方天仙皆嫌其臭,为之远避,相反,倒是魑魅鬼怪喜好这种气味,会循味而至,让人堕入魔道。

僧众对五辛避之惟恐不及,认为它会招揽魔道邪祟,但中土医家却相信五辛的作用恰恰相反,在春日食用乃是辟除疫鬼的便用良方。古人相信瘟疫之病源在于人体吸收疫气,在脏腑蕴积,导致感染疾病。如果通过食用味道如此辛辣的五辛,将体内五脏蕴积的疫气排放出去,那么自然可以避疫。或许在当时医家的想象中,用气味如此辛辣的五辛菜去驱赶五脏中蕴积的气味难闻的疫气,一如以毒攻毒,合情合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股子让人掩鼻的气味,也算是春天的味道之一。

韭菜的药用价值,出自明代彩绘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韭菜与春天的关系并非仅仅是吃个五辛盘,从更深层来说,韭菜与春天还有一种特殊的默契在。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制礼作乐的圣人都认可春天是恋爱的好时节,因此韭菜作为爱情助攻的春日蔬菜,其魔力不容小觑。一如它的别名“起阳草”。给人一种吃下肚之后春阳意动的美好幻想。

古人眼中,韭菜称得上是最易得的春药之一,尤其是在晚明时代这样一个纵欲糜烂的社会中,韭菜的起阳功效特别受到青睐。明末文士冯梦龙在他辑纂的笑话集《笑府》中特别讲了个韭菜的荤笑话:

“有客方饭,偶谈及丝瓜萎阳,不如韭能壮阳。已而主人呼酒不至,以问儿,儿曰:‘娘往园中去了。’问:‘何为?’答曰:‘要拔去丝瓜种韭菜!’”

这个韭菜笑话在今天看来未必可笑,但晚明时人却会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心里很清楚韭菜出现在小说话本中意味着什么。因此,晚明小说中最爱吃韭菜的角色是《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也就毫不奇怪了。

翻看《金瓶梅》中对吃食的描写,就会发现西门大官人几乎顿顿都离不开韭菜。西门庆请应伯爵留下吃饭,“只见来安儿拿了一大盘子黄芽韭猪肉盒儿来”。他要去会情妇,到了掌灯时分,“冯妈妈厨下做了韭菜猪肉饼儿,拿上来,妇人陪西门庆每人吃了两个”。趁雪去妓女郑月儿那里的一回最妙,先是跟在后面排军拿了一盒酒菜,里面便装着“一盘韭盒儿”,待到入了勾栏房中坐下,只见丫鬟在桌上排下四碟细巧菜,“拿了三瓯儿黄芽韭菜肉包一寸大的水角儿来”——读者看到这里,便会知道吃过韭菜的二人,接下来该春宵一刻值千金了。

明崇祯刻本《金瓶梅》中版画插图《罗春院惊走王三官》。

韭菜吃得春意动,虽然令人浮想联翩,但大抵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就像胡弦《菜书》中“韭菜类似老婆,取回家中寒暑不易,省心;其他菜类似情人,要看季节,且需小心伺候,累得多”,也不过是男性春梦般的自我无聊解嘲罢了。有如此做春梦的闲工夫,倒不如老老实实吃个韭菜合子,虽然未必能起阳,倒可以解馋。

吃个韭菜合子吧

韭菜合子,如今可谓遍及大江南北,凡人皆可尝之,并不让西门大官人专美于前。春寒料峭之时,站在街边苍蝇馆儿吃个刚出锅的韭菜合子,也并不会惹动多少春阳幻梦。韭菜合子绝对称得上是“国粹”,记述南宋临安日常琐细的两本书《梦梁录》和《都城纪胜》都提及市食中有“羊脂韭饼”一味,这“韭饼”便是韭菜合子的原名。这韭饼的做法,元代苏州名医兼职业老饕韩奕在他的食谱《易牙遗意》中便作了细细的记载,感兴趣的读者大可一试:

“带膘猪肉作臊子,油炒半熟,韭生用,切细,羊脂剁碎,花椒、砂仁、酱拌匀。擀薄饼两个,夹馅子熯之。”

虽然羊脂如今已然少有人用,但韭饼的做法与今日韭菜合子几乎别无二致。大可以想象街边档口的大师傅站在白气腾腾的大铛子前挥汗如雨,铛子里油花 “嗞嗞”作响,白面皮的韭菜合子便在这 “嗞嗞”声中转成金黄,携着韭菜清香,带着油脂厚味,就像两名衙役拿了两条锁链,直往人的喉咙上拴。

终于做成功了一个韭菜合子,在关中地区,依然管韭菜合子叫“韭饼”。

韭菜合子实在是庶民的美食,毕竟韭菜价格如此低廉,就像梁实秋在那篇专写韭菜盒子的名篇劈头的那一句:

“韭菜是蔬菜中最贱者之一。”

韭菜确实很贱,贱在如今一年四季皆有之。但在古时,韭菜也可以跻身高贵之位。西晋时两位权贵石崇与王恺斗富,石崇获胜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冬天端上了“韭蓱虀”,相当于今天老北京吃涮锅时蘸羊肉的韭花酱。能在冬天吃上韭菜这种不时之物,王恺自然输了一筹,于是他用钱买通石崇帐下都督,询问韭菜酱的来源,都督告诉他说:“韭蓱虀是捣韭根,杂以麦苗尔”——这名泄露韭菜机密的都督的下场是被石崇要了性命。

倘使连石崇这样的豪富,在冬天都弄不来青韭菜,只能用韭菜根和青麦苗掩人耳目,甚至到为此取人性命,可见冬日韭菜是何等贵重之物。虽然随着时代发展,采用烘暖技术,冬日吃到韭菜也不算难事,就像西门庆冒雪探望情妇时吃的那个“韭盒儿”一样,已是稀松平常。但人类的特性之一,就是善于踵事增华,将原本廉价的韭菜也通过种种秘技使之身价百倍。清末时曾经出现一种“五色韭”,翁偶虹在《春明梦忆》中的追忆,这种五色韭呈黄、白、红、绿、紫五色,产于南郊瀛海怡乐庄,说是“味绝鲜”,等而下之尚有另一种名为“野鸡脖韭菜”,“红黄白绿四色相间如雉鸡之颈羽,故名”。旧京叫卖云:“野鸡脖儿的盖韭!”

当然,这种珍味,绝非平民百姓可以染指一尝的。

韭菜合子里面,自然不会包着这样名贵的韭菜。但它却足可以成为平民百姓食指大动的美食。梁实秋在青岛寓居时,曾经看过一伙凿石头打地基的石匠大啖韭菜的情景:

“将近歇晌的时候,有人担了两大笼屉的韭菜馅发面饺子来,揭开笼屉盖热气腾腾,每人伸手拿起一只就咬。一阵风吹来一股韭菜味,香极了。我不由得停步,看他们狼吞虎咽,大约每个人吃两只就够了,因为每只长约半尺。随后又担来两桶开水,大家就用瓢舀着吃。像是《水浒传》中人一般地豪爽。我从未见过像这一群山东大汉之吃得那样淋漓尽致。”

韭菜毕竟还是属于庶民的食物,这或许也是东汉末年民谣中,老百姓会以韭菜自喻:“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年复一年,长而被割,割而复长,或许是人类为韭菜划定的宿命,但一旦韭菜意识到自己“剪复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被剪被割被吃,而是镰刀割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不屈意志时,韭菜也就不再仅仅是盘子里的蔬菜,而是鲁迅笔下的“野草”了。

赵延年:《野草》,为鲁迅散文集《野草》制作的版画。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李夏恩;编辑:李永博; 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 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新京报·书评周刊 》1月6日专题

新京报书评周刊2月24日专题《有菜吃》

其他相关
“三毛”也是徐汇人?来听听地方志里的文化密码!

“三毛”也是徐汇人?来听听地方志里的文化密码!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6-01 阅读: 2
地方志凝聚着一方水土的故事,也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方志文化更好服务社会发展,5月16日下午,徐汇区方志文化“三进”示范推介展示会暨湖南街道方志文化街区建设发布活动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
中国上下五千年,那关于那些没有历史记载的被我国称为什么时期?

中国上下五千年,那关于那些没有历史记载的被我国称为什么时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2
常常听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之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上古时期。以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大约是在夏商之前。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也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 ...
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隆重举办

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隆重举办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0 阅读: 2
4月28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支持,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办,大公报、点新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协办,艺术香港文化推广中心承办,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隆重举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央驻港联络办宣文部副部长林枬,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张国良,著名文化学者、陕西文联副主席、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文化顾问肖云儒,金庸前秘书、金庸作品编辑和研究者李以建,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小军以及来自各界代表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盛会。论坛由香港新闻联常务理事林芸生主持。...
山水画写意,是因为根植着老庄思想

山水画写意,是因为根植着老庄思想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9 阅读: 2
由此看来,老庄哲学思辨一直贯穿并延伸于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但无论是哪个朝代,其山水画的发展都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庄哲学思辨及审美心境的影响。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山水画,都受到了老庄生命美学的催生与感染,追求生命意识和心性的神韵,是中国山水之『魂』。...
六波罗密多

六波罗密多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2
一、檀越波罗蜜:梵语擅越,亦名擅那,译为布施;运心普周名‘布’,辍己惠人名‘施’。’又六波罗蜜经说:‘菩萨摩诃萨,应当更发二种胜心:一者,所有资财,库藏诸物,知自性空,尤如阳焰,梦想幻化。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为戒,亦名防止。四、毗梨耶波罗蜜:译名精进,精而无杂,进而不退。...
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通知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镇、黔南自治州平塘县牙舟镇、黔南自治州三都自治县都江镇、黔南自治州瓮安县猴场镇等6个镇列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将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和睦村计王寨、黔南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黔西南自治州册亨县冗渡镇威旁村等3个村列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应保尽保,加强调查评估认定,丰富我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积极探索创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的新经验新路径,大力促进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