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开养老院的真实原因
#见闻群星9月榜#
商朝养老院哪家强?西岐去找周文王。呵呵!在商超末期,周文王管理的地方,是老年人养老最好的地方。可周文王是西岐的国君,不是专门经营养老院的,那为何又这么说呢?请听作者慢慢道来。
抄写原文
书归正传。孟老夫子说:“伯夷躲避纣王,住到北海海滨,听说文王兴起来了,便说:‘何不归向西伯呢!我听说他是善于赡养老者的人。’姜太公躲避纣王,住到东海海边,听说文王兴起来了,便说:‘何不归向西伯呢!我听说他是善于赡养老者的人。’天下有善于赡养老者的人,那仁人便把他那儿作为自己的归宿了。五亩地的宅院,在墙下栽植桑树,妇女养蚕缫丝,老年人足以有丝绵衣穿了。五只母鸡,两只母猪,不要丧失它们繁殖的时机,老年人足以有肉吃了。百亩的土地,男子去耕种,八口之家足以吃饱了。所谓西伯善于赡养老者,是指他制定了土地制度,教育人民栽种和畜牧,引导他们的妻子儿女去奉养自己家的老人。五十岁,没有丝绵衣穿便不暖和;七十岁,没有肉吃便感到饥饿。穿不暖,吃不饱,叫作挨冻受饿。文王的百姓中没有挨冻受饿的老人,就是这个意思。”
仓廪实而知理节
伯夷,前面说过多次,是商朝末年孤竹国(河北唐山)国君的大儿子,他本身就住在北海(渤海)的北边。姜子牙就不多解释了,他是齐国人,渤海以外就是东海。“西伯”,周文王的封地岐山在商朝的西部,爵位是伯爵,所以当时的人成为西伯。这些人都是躲避商纣王的暴政的。“善养老者”,不是说周文王开养老院,让大家都去住养老院。而是说周文王的政策很合理,分给的田地和倡导的政令,只要实行下去,每家每户都会很富足,那么每家的老人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奉养,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就是“善养老者”的解释。
姜子牙
可见当时文王的政策规定或者倡导,每家分给你五亩的宅基地,但要求你必须种植多少桑树,农妇必须要养蚕,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家的老人可以穿丝锦的衣服不是么?每家必须养五只母鸡以上,必须养两头母猪以上,为何是母鸡母猪,因为可以无限的繁殖下去,那样这样的家庭,家里老人经常吃个肉没啥问题了吧。每家分给100亩的土地,家里的男人去耕种,收获的粮食养八口人足够了吧。
多么美的山居图
所以说,周文王善于养老,不是说周文王开养老院开的很有名。而是说周文王制定的宅基地和耕种土地的制度真是太好了,他引导他的民众种植桑麻和养殖牲畜,教育每家每户的大人孩子孝敬老人。老年人到了五十岁,不可能和年轻人一样,冬天不穿暖就感觉特别冷。人到了七十岁,牙都掉了,那时候牙科医生又不普及,吃其他东西,咬不动很正常的,把肉煮的烂烂的,入口即化,老人才容易吃饱。别的地方达不到这种程度,老人就有挨饿受冻的情况,文王那里没有这种情况,老年人都过得很幸福,大家说的“西伯善养老者”,就是这个意思,可不是文王开养老院开得很有名哦!
#济宁见闻#
#70后的见闻生活#
#情感休息室#
#大学生在线#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