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应对气候变暖的前哨
如果你想知道野生动物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那就看看蝴蝶吧。
全球气温在持续变暖。许多野生动物正在对这一新形势做出自己的反应。不过,它们中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假如我们想从中选一个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物种,以便观察在越来越热的环境里,动物应该具备哪些本领才能生存下来,你会选谁呢?
对于你,这个问题可能不好回答。但是对于生态学家来说,对象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为什么是蝴蝶?
作为依靠气温调节体温的冷血动物,昆虫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它们寿命短暂,许多昆虫一年能繁殖一代以上,因此与长寿命的哺乳动物或鸟类相比,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为迅速。昆虫的种类又非常多,生活方式和生活小环境也五花八门,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可以各显神通。这又为我们观察昆虫的各种应对策略提供了机会。
而在成千上万种昆虫中,蝴蝶又是我们的首选。这些丛林居民因其美丽而显眼,再加上它们飞得不紧不慢、风度翩翩,跟踪起来非常方便,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昆虫爱好者的最爱。我们目前积累的关于蝴蝶的观察资料,比任何一种昆虫都丰富。
此外,它们的种类繁多,生活方式多样,单单蝴蝶这一门类,几乎就是整个“昆虫王国”的缩小版。
所以,蝴蝶是最适合我们研究野生动物如何(或者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动物。
那么,蝴蝶是如何应对气候变暖的呢?
技巧一:迁徙,寻找新乐土
长尾蓝蝶因其翅膀上长有细细的“尾巴”而得名。这种蝴蝶在非洲和南欧很常见。它们很少冒险北上英国。但在过去10年里,抵达英国的长尾蓝蝶越来越多了。
北上英国的长尾蓝蝶远远不是唯一的例子。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东部虎燕尾蝶生活的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向北移动了40千米。
所以,以蝴蝶的经验,既然气候变暖了,那么往纬度高的地区迁徙是一个好策略。
其他一些蝴蝶则选择往高海拔地区迁移,因为随着气候变暖,海拔更高的地方如今为它们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最佳气温。
但是,那些本来就已经在更高海拔地区安家、适应了寒冷环境的动物可能被逼到更高的地方。以生活在英国的高山眼蝶为例。这是一种高度专门化(对生活环境或食物特别挑剔)的蝴蝶物种,只适应寒冷和潮湿的环境。此前,它们还能够在低至200米海拔的地方被发现。但现在要找到它们,非爬到海拔500米、600米甚至更高的山区不可了。考虑到英国最高的山脉海拔不超过1000米,留给这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
如果迁徙一招不灵了怎么办?还有一招:改变。
技巧二:改变,让自己成为多面手
其实,不只高山眼蝶,任何一种高度专门化的蝴蝶对气候变化都非常敏感。近期对130种蝴蝶的分析表明,随着平均气温的上升,许多蝴蝶每年开始活动的月份越来越早了。这对于一年中有多个繁殖周期或者对栖息地不怎么挑剔的蝴蝶物种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对于一年只繁殖一代或者依赖少数几种植物的蝴蝶来说,则是个坏消息,较早出现往往会使它们与那些植物失去同步,呱呱落地之后发现食物都还没准备好呢。
所以“去专门化”,使自己成为多面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较为高明的策略。以红边小灰蝶为例。在英国,出于某种原因,这种蝴蝶高度专门化了,原先以吃一种较为罕见的植物“岩蔷薇”为生。然而,随着气候变暖,红边小灰蝶的幼虫已经开始转向与天竺葵生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科学家发现,天竺葵与其说是作为美味,不如说是因它的叶子宽大,能比岩蔷薇提供更阴凉的栖身之地,才受到红边小灰蝶青睐的。换句话说,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有些物种仅仅为了寻找一块阴凉之地,就可以放弃更美味的食物(岩蔷薇),而勉强自己吃原先看不上眼的食物(天竺葵)。可见,有些物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
除了改变习性和栖息地,蝴蝶的身体也在进化。科学家对生活在北美落基山地区的蝴蝶研究后发现,在过去的47年里,这里的蝴蝶不仅进化出了较轻的翅膀,而且还能在蛹期根据外面的气温来改变翅膀的颜色。这两种能力均让它们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中更具有生存优势。
总的来说,我们从蝴蝶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中学到的是两个字“改变”:改变身体,改变栖息地(即迁徙),改变习性,去专门化,使自己成为什么都不挑剔的多面手。
为了不致被灭绝,一个物种能够如此“降尊纡贵”地去适应环境变化,当然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高度专门化的物种往往也是珍贵、稀有的物种,失去了它们,或者它们变成普通品质了,那也是很可惜的。看来要想让这个世界上的物种继续保持丰富多彩,减排降温是当务之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