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谈深圳印象:买华为手机和大疆无人机,用微信支付
11月24日,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论坛将持续至11月26日,设置世界数字经济论坛、智能制造与创新发展论坛、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发展论坛等11场平行论坛,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绿色创新、智能制造、大科学装置国际合作等议题,深入讨论交流,共话科技文明,共谋未来发展。
诺奖得主、两院院士云集
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名嘉宾参会作报告与对话,其中包括5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奖者,75位国内外院士等顶尖科学家,以及86家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致辞中指出,和平与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面向未来,世界各国更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
他代表中国科协提出3点倡议:互学互鉴,共商前沿科技新议题;相辅相成,构建科技治理新模式;共建共享,营造开放合作新生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首任主席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围绕全球创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药物开发和能源绿色转型等话题分享精彩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主持主旨报告。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托马斯·萨金特主旨演讲的题目是《全球化、创新、贸易》。他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全球化创新,论述了颠覆性创新技术为经济学领域研究带来的变化,以及逆全球化思潮对全球贸易的阻碍。他认为,科学界应当更主动地把握开放科学的发展机遇,携手共建相互信任的开放创新生态。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士在主旨演讲中分析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及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指出了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多方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拥有全球60%以上的人口,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的务实科研合作,将有助于建立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的链接点,共同解决全球性的基础科学问题,同时积极发挥大科学设施的平台作用,推动发起大科学计划。期待全球科学家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智慧成果。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作了《全球神经科学转化计划:跨国互动如何促进药物开发》主旨演讲。他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例介绍了神经科学转化如何促进药物开发,揭示了跨国交流在提高创新力和生产力方面的积极影响。他说,跨国合作促进创新,如果没有跨国交流,创新脚步就会停滞。强调科学技术交流,如果没有交流,创新就会变得非常缓慢。有了跨界交流,就可以加快创新,各方都能够得到更多好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则分享了《能源低碳转型进展与展望》主题,介绍了当前能源转型的有效路径和实现绿色复苏发展的科技需求。他表示,通过科技界的共同努力,必将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高端对话环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深圳自由电子激光项目负责人杨学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中国科学院院士、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所荣誉教授加古永治等知名大科学装置负责人围绕“大科学设施建设与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精彩的思想碰撞与对话交流。论坛还发布了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粤港澳大湾区十大未来产业方向。
诺奖得主谈深圳印象:买华为手机和大疆无人机,用微信支付
主旨演讲后,托马斯·萨金特接受媒体采访。他介绍,自1983年首次到访深圳以来,自己一直关注这座城市作为中国科创中心的发展进步。
他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参观过深圳的一个工厂,被里面智能的机器人操作所震撼,都是中国设计师自主设计的,还用人工智能来进行质量检控,“中国真的在许多领域都已经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萨金特还提到,自己买过华为品牌的手机、会使用微信支付,还拥有两台深圳出品的大疆无人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
采写:南都记者陈荣梅
主办方供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