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班社的起源与起源——河南豫剧的班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3-29 综合 阅读: 18
摘要: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周边省市的地方戏曲,以其豪放质朴、调门简洁的艺术特点和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豫剧皇后”陈素真曾回忆道:我们的演出条件很差,艺术质量和其它剧种相比,也有差距,我们演出的永乐舞台搭的席棚,一下雨就停演。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周边省市的地方戏曲,以其豪放质朴、调门简洁的艺术特点和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

河南豫剧的起源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包容共济,受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戏曲种类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像流行于南阳一带的越调;流行于开封、延津、滑县一带的二夹弦;流行于濮阳、滑县一带的大平调;流行于河南中部一带的曲剧;流行于周口一带的道情;至于河南坠子更是响彻全国,有“坠子皇后”之称的乔清秀曾经凭借一副好嗓子享誉天津卫,被人赞为“盖河南”。

河南豫剧就是在这片热土之上蓬勃发展起来的。豫剧的起源现在已经很难考证,有人认为在明朝末年,东路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在明朝中后期,由北曲弦索调结合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衍变而来;第三种说法是由开封地区的土梆戏演变而来。但是,不管豫剧起源于何种剧种,这都说明了当时河南的戏曲文化已经极其丰富。

河南豫剧的班社

随着豫剧声腔表演体系的不断发展,豫剧班社应运而生。豫剧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跟豫剧的起源一样,早已无从考证。到了清朝时期,河南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豫剧班社,像创办于清乾隆年间的封丘县清河集(今封丘曹岗乡一带)的天兴班;清光绪年间的夏邑县白庙集(今夏邑马头镇一带)班;清宣统年间的陈留县(今开封市祥符区)的德胜班等。而到了清末民初,河南境内的豫剧班社更是多达121个,从业人员大约有2500人。

正是这些江湖班社,他们代表了豫剧的整体发展水平,为豫剧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一般组织相对严密,成员也相对稳定,班主、演员、乐队、杂工各司其职。他们的班主一般都由德高望重,有管理经验的老艺人担当,可以说,全班人员的生计全都指望着班主,所以,班主也多被称为“老板”。

这些班社具有很浓重的封建色彩,凡入班者都要定下契约,打骂体罚,生死有命。同时,由于班社相对规范,传承有序,也为河南豫剧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河南豫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陈素真、常香玉、闫立品、马金凤都出自旧社会的豫剧班社。

“豫剧皇后”陈素真曾回忆道:我们的演出条件很差,艺术质量和其它剧种相比,也有差距,我们演出的永乐舞台搭的席棚,一下雨就停演。台下观众席是排排长凳,横条木板放茶水、水果等吃食。票分三等,中间是男座票,西方是女座票,东边是站签,男女不得混座。豫剧当时的观众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出苦力的,所谓上流人物从来不看“土梆儿”戏的,怕失了身份。

豫剧正是因为没有排场的演出场所,唱词又通俗易懂,贴近最底层的人民群众,才有了浓厚的群众基础,数百年来经演不衰。在河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几乎都能哼上几句豫剧的戏词。在这一点上,豫剧和京剧有本质上的区别。京剧自“四大徽班”进京给皇室演出,并落地皇城形成“京剧”,就以曲高和寡将观众锁定在了达官贵人和知识分子之中。

河南地处中原,老百姓不信仰妈祖,对龙王也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几乎每个村子里都建关公庙、观音庙。老百姓才不去考究关公和观音到底有没有降福、降雨的法力,每到大旱之年,村民们就会把庙中的“关老爷”抬出来,游街串巷,在烈日下暴晒。大约是一方面让“关老爷”亲眼目睹民间的疾苦,一方面让“关老爷”感受下暴晒之苦,能早点普降甘露。

祈福求雨之时,村民也定然会高搭戏台,请来戏曲班社连唱几天大戏。那个时候,老百姓都不富裕,手里也没有几个闲钱。庙会的负责人就会挨家挨户征集粮食,等演出结束后把粮食换成的钱或者将粮食直接交给戏班以抵酬劳。有些疼爱孩子的父母也会趁着这个时候,抱着孩子到戏班的后台,让戏班的画师给孩子画个大花脸,这些花脸多是包青天、张飞、窦尔敦忠烈义士的形象。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建国以后,为了破除封建迷信,河南多地进行了数次掀翻神像、拆除庙宇的运动,原本依附于神权信仰、社会生活习俗的戏曲,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以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一些规模较大的戏班开始进入城市成立为专业的戏曲团体,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而一些规模较小的戏班或被迫散伙,或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甚至还有一些班社解体后,演员被迫依附于响器班(鼓乐班)游走于民间的红白喜事,勉强糊口。

河南豫剧的流派

河南各地的方言不尽相同,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行业之间相互竞争,这些江湖班社一般不会跨区域演出,这就逐渐形成了豫剧不同的地域风格: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流经漯河、周口的沙河两岸为中心的“沙河调”。其中,“祥符调”和“沙河调”因音乐结构、旋律和高亢的“豫东调”相近,逐渐融入入了“豫东调”家族,而和音域较低、委婉的“豫西调”平分秋色,成为目前河南豫剧两大腔调体系。

受民国时期京剧界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有意思的是,京剧最著名的流派有梅(兰芳)派、程(砚秋)派、尚(小云)派、荀(慧生)派四大旦角;而河南豫剧则形成了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桑(振君)派六大旦角,所不同的京剧四大旦角全是男旦,而河南豫剧六大旦角全是女旦,可见在旧社会的河南,对女子抛头露面登台表演的宽容度还是很大的。

可惜的是,流派之分也制约了戏曲的继承和发展,那些流派的亲传弟子及再传弟子只考虑表演得跟开派宗师像不像,完全没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试问,他们表演得再怎么惟妙惟肖,还能达到梅兰芳(京剧梅派)、程砚秋(京剧程派)、陈素真(豫剧陈派)、常香玉(豫剧常派)当初的艺术水平吗?而那些开宗立派的大师哪个不是跳出了流派的框框,吸收百家之所长,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创作京剧《穆桂英挂帅》的时候已经功成名就了,他看了豫剧演员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后,高兴地说:“想不到地方戏有这么好的节目,特别是《挂帅》这出戏,题材新鲜,我虽与穆桂英相处了几十年,她老年时代的戏我还没看到过呢!这出戏值得京剧借鉴。”两年后,梅兰芳先生成功地把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移植到了京剧中,并亲自主演穆桂英,立刻轰动了国内外,成为解放以后梅兰芳先生的第一个得意之作。

河南豫剧的发展与传承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数代豫剧名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豫剧作为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据统计,豫剧剧目近千部,其中传统剧目达647部,像《对花枪》、《铡美案》、《春秋配》、《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打金枝》、《三哭殿》、《秦雪梅吊孝》等都是传统豫剧的上乘之作;而《朝阳沟》、《李双双》、《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则是现代豫剧的代表之作,在全国都久负盛名。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国社会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明快而深受年青一代人的喜欢,作为乡土气息比较浓郁的河南豫剧和国内其他剧种一样,陷入了困境之中。怎么让传统戏曲在当下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怎么能够在受众的欣赏习惯改变的情况下,传统戏曲仍然能够继续得到发展和继承,河南豫剧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中国电视界戏曲栏目第一品牌《梨园春》栏目无疑在推进河南戏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梨园春》自创办二十七年来,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及业余戏曲人才,并让中国戏曲的腔调回响在大洋彼岸和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对繁荣电视文化事业、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相关
戏曲文化儿童小说推荐:《响堂》

戏曲文化儿童小说推荐:《响堂》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18 阅读: 2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心中有了戏,响堂才会响。——《响堂》 很喜欢这作者周锐在《响堂》一书中的这句话。 还是上周末带小姑娘去深圳堂娃家玩儿看到《响堂》这本书,当天看到姐姐京剧练得抑扬顿挫,小姑娘眼睛不眨看得入迷。在堂姐的介绍下,得知五年级的姐姐正在学习京剧,为此还特意让堂她给她买《响堂》。...
先盘点一下,除了豫剧河南还有什么其他剧种?

先盘点一下,除了豫剧河南还有什么其他剧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9 阅读: 14
河南第二大剧种为河南曲剧,第三大剧种为越调,但除此之外,其余的河南地方戏,都可归入河南稀有剧种之列。而此时河南其他剧种的演出场所,大多还是在农村,其观众,大多还只是农村观众。也正是因为他们,豫剧才会被传承,被观众喜爱,成为中国No.1地方戏。我觉得这才是豫剧成为河南第一大剧种的根本原因。...
2017年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豫剧概述

2017年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豫剧概述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9 阅读: 18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豫剧发展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1950年8月间,该剧团在河南、河北等地巡回演出时将河南梆子称为豫剧。...
(蒙古记忆)中国文化豫剧豫剧的特点及特点

(蒙古记忆)中国文化豫剧豫剧的特点及特点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9 阅读: 15
豫剧主要流传于河南,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之一。由于地域的差异,梆子腔逐渐河南化,运用本地口音演出,并受其他地方戏如同州梆子,蒲州梆子,昆曲,弋阳腔,皮黄腔,罗戏等的影响,以及吸收了河南本地的民歌小调等民间艺术形式,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河南梆子。...
“戏曲之乡”豫剧——“河南梆子戏”

“戏曲之乡”豫剧——“河南梆子戏”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9 阅读: 16
作为“戏曲之乡”的河南,明清以来有据可查的流行剧种就有45种,20世纪80年代有剧团演出的也有31种。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与曲剧、越调共称为“河南省三大剧种”。豫剧大体上可以分为5个流派:(5)现代调——建国后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改革后形成...
探讨“八卦”起源的奥秘

探讨“八卦”起源的奥秘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2-23 阅读: 35
8月17号2400湖南卫视《博物馆奇妙夜》的历史侦探小组将走进古老“神器”獐牙钩形器,开启远古先民的智慧宝库。可如果能证明这件与伏羲几乎同时代的、5000多年前的獐牙钩形器上刻的是“八卦”符号,那么“八卦”与易学的起源将会提前两千多年,传说也很可能成为事实。“八卦”的起源究竟是什么?...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