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僻”的大脑沟与回(下篇)
本篇记录大脑内侧面和底面那些少见的、易混淆的脑沟脑回。
2、下内侧面
大脑下内侧面分为两个显著不同的区域,边缘叶和额颞顶枕叶。
图1、大脑下内侧面沟回模式图注解
2.1 边缘叶
图2、边缘叶(摘自《The Human 》(4ed,2013))
先分清楚几个概念: lobe、 、 ,纯个人理解。边缘皮层和边缘系统将在接下来的《番外篇》中简述。
图3、边缘皮层、旁边缘皮层(摘自《 IVA》(1994))
2.1.1 (边缘裂)
一系列脑沟组成不延续的C形脑沟,包括: / (前嗅旁沟/胼胝体下沟)、 /(扣带沟/胼缘沟)、 (顶下沟)、 (距状沟前部)、 of (侧副沟颞部)、 (嗅脑沟)。
图4、禽距(右8),侧副隆起(左9),侧副三角(左12、右12),胼胝体隆起(左13)(Wen,1999)
2.1.2 gyrus(边缘回)
一系列脑回组成的大C形脑回,包括: area(胼胝体下区)、 gyrus(扣带回)、(扣带回峡部)、 gyrus(海马旁回)。
图5、钩回相关结构(摘自《The Human 》(4ed,2013))
2.1.3 gyrus(内边缘回)
位于边缘回内侧的一组原始脑回,包括前方的 (前海马原基)、上方的 (灰被)、下方的(海马)。
图6、海马体部冠状切面(摘自《The Human 》(4ed,2013))
图7、海马头部矢状切面(摘自《The Human 》(4ed,2013))
图8、海马尾部从体部移行过程(摘自《The Human 》(4ed,2013))
综上,从胚胎发育来看,个人认为内边缘回即海马及其从前向后C形迁移过程遗留的全部皮层结构。胼胝体“嵌插”入海马内,分隔其灰质(CA+齿状回)和白质(穹窿)。灰质绕胼胝体背侧迁移,白质主体绕胼胝体腹侧迁移,小部分绕背侧迁移(内侧和外侧纵纹,部分学说支持)。因此,内边缘回的三部分也被称为 (胼前海马)、 (胼上海马)和 (胼后海马)。
图9、内边缘回全貌(,2008),海马胚胎发育移行过程(Ribas,2018)
图10、扩大杏仁核(Weiss,2021)、内边缘回全貌(,2008)
2.2 额叶(内侧面)
基本沟回解剖:大脑内侧面的额叶由扣带沟与边缘叶分隔,大部分属于额上回(F1)的内侧面和直回的内侧面。
图11、大脑内侧面,扣带极(摘自《 IVA》(1994))
2.3 顶叶(内侧面)
基本沟回解剖:顶叶的内侧面包含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和(楔前叶,P1),后者又称为 of (方形叶),为顶上小叶的内侧面,其前界为扣带沟边缘支,后界为顶枕沟。
图12、大脑内侧面
2.4颞叶(下表面)
基本沟回解剖:颞下回(T3)从颞叶外侧面越至下表面,向内隔着外侧枕颞沟为梭状回(T4),后者再向内隔着侧副沟为海马旁回(T5)。
图13、大脑下内侧面
2.5枕叶(下表面和内侧面)
基本解剖:枕叶的下表面和内侧面之间无明显分界故可作为一个面。枕下回(O3)从外侧面越至下表面,由外侧枕颞沟与梭状回枕叶部分(O4)分隔,后者由侧副沟与舌回(O5)分隔。上述脑回在枕极的下表面融合成一片区域。舌回由距状沟与枕叶内侧面界限分明的楔叶(O6)分隔。
图14、枕叶下内侧面
3、底面
从前向后依次为:双侧的 lobes(眶叶)、双侧的 (前穿质)和中线的 area(脚间区)。
图15、大脑底面沟回模式图注解
lobe(眶叶)即额叶的底面。
图16、大脑底面
前穿质与腹侧纹状苍白球区域相关,脚间区主要涉及间脑和中脑结构,不在此记录。须谨记,以上所有结构均存在巨大变异,此文仅是对其作一般描述,实际工作中仍需不断通过影像和手术学习探索其中无穷变化。接下来的《番外篇》将在熟悉这些脑沟脑回的基础上,简单记录分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