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功家胡耀贞和太极孙禄堂“无极桩”分析:两脚肩宽还是并拢
站桩是养生和武术的基础。
八段锦也好,太极拳也好,易筋经也好,五禽戏也好,预备式都以站桩开始。
胡耀贞气功,刘贵贞内养功都强调站桩的作用。
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开创的大成拳(意拳),将站桩当成了最重要的基础功,甚至发展出养生桩的各种练法,实在是贡献巨大。
混元桩(抱球桩)被认为是最适合入门的,但“无极桩”才是最基础的。
“无极桩”看起来像自然站立,其实不容易掌握。
练法也不同,甚至有些争议。
这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两脚到底是并拢还是肩宽?
其中孙禄堂(1860-1933)孙氏太极拳无极式为两脚脚跟并拢,胡耀贞(1897-1973)传子路太极则用肩宽站立,另外流行的杨氏无极桩则为肩宽站立,那究竟哪种好?
特别是对于养生而言,哪种好?
试分析如下:
一、孙禄堂“无极桩”要义分析
孙禄堂先生开创以周易“太极”心法为基础,融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具有非常高的武学思想。
太极心法即从“无极学”而来,无极是源头。
孙禄堂先生讲:“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沌沌,一气浑然者也。”
这才是真正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由此演化的“无极桩”也具有了“道”的意蕴。
孙禄堂认为的“无极桩”站法:
面向正方(可南,可东),身体直立,两手自然下垂,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外摆成九十度。
两手无动作,两肩不可下用力,两足尖不可抓地,两足根不可用力蹬扭,身子如站沙漠沙地中,松松软软。
手足无动作之欲望,身心也不知开合,不知顶劲,但顺其自然,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无所思,无所视,即不刻意外观,也不内守。
如图。
孙禄堂无极式
这里两脚的方向是根据周易后天八卦站立。正向前即为南(离),后为北(坎),左为东(震),右为西(兑)。左脚为东南方向即是巽卦,右脚为西南方向即为坤卦。
巽和坤都是“顺”意,因此这个站立代表顺从自然,遵从“无极”之意。
但这种站法是不是最自然是值得探讨的。
因为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站法并不容易,也不好稳定。毕竟正常人平时很难使用这种脚跟并拢脚尖外摆九十度姿势。但是呢,你也可以理解为,正常人日常最熟悉的姿势恰恰有了后天欲望的东西。
孙禄堂“无极桩”的站法学习者并不多,也很少人将其当成单独的站桩功或者养生功。
孙禄堂的徒孙辈关永年(曾学孙存周)讲太极养生功,比较推崇孙氏“无极式”养生桩。
要知道,关永年也曾拜师胡耀贞学习过心意六合拳桩功。
关永年无极式
二、 肩宽站立“无极桩”分析
肩宽站立练习“无极桩”是最流行的。
而且这似乎看起来更为自然,也更为容易站立。
譬如刘贵珍内养功“松静站立式”就是肩宽站立。
胡耀贞传养生气功、子路太极,丹田呼吸法也都采取肩宽站立法。
胡耀贞先生讲“子路太极”站桩功,说:两脚与肩同宽,两手绵绵下垂,站定后,肩松,肘沉,放松以意领气,从肩井直下涌泉,两手不能用劲,用劲就是气未下。
冯志强先生是陈氏太极陈发科先生弟子,也是胡耀贞先生弟子,他传承的“太极混元内功”结合了两位老师的功法,冯志强先生“无极桩”也是采取肩宽站立,肩井与涌泉相对。
冯志强无极式
冯志强弟子王凤鸣先生讲“太极内丹功”,其中“无极桩”也是采取肩宽站立法。
王凤鸣无极式
由此可见,“无极桩”采取肩宽站立更普遍,也更适合大多数人更容易入门。
但是,胡耀贞先生讲自发功五禽戏时,其预备式则采用了类似孙氏太极“无极式”,但是胡耀贞先生说,这叫“虚无先天一气”式,也是两脚立正成90度。
孙禄堂先生讲形意拳曾用“无极式”之变化“虚无含一气学”,姿势已经不同。
三、肩宽和并拢有循序渐进关系吗?
孙禄堂先生和胡耀贞先生都没有讲肩宽站立和两脚并拢之关系。胡耀贞先生则是将两种站法用于不同功法中。
难道两者不能并存,或者只能选其一吗?
这个答案养生专家周稔丰先生给出了答案。
周稔丰先生是太极拳大师陈金鳌(九代)弟子,精通太极拳,当然也精通各种太极桩功。
周稔丰先生也是养生功专家,系统整理过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功法。
周稔丰介绍易筋经预备桩功时,曾提出“无极桩功”的站法,初学者两脚平行站立,功深后两脚可相并。
这就将两脚并拢和肩宽结合了起来。
只不过,周稔丰先生说的并拢和孙氏无极桩脚跟并拢并不一样,是平行并拢。
那么,平行并拢和脚尖90度并拢有什么区别呢?
嗯。不妨自己试试!
卫昌国学
2024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