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量上涨必将暴涨,缩量下跌必将暴跌",读了十遍你明白了吗
为什么“交易纪律”最难以真正做到?
因为,“交易纪律”常常是和人性相矛盾的:追求个人主观意愿、依个人情感行事而不愿意有所束缚是人性使然;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个人机巧的作用可以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可以做对别人是纪律的事或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总是心存侥幸等本质上的自大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做事情只考虑好的一面,对不利的一面本能地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考察的“驼鸟心理”也确实能够使人获得心理愉悦或心理麻醉;市场短线波动的一些随机性特征使“交易纪律”的执行似乎失去一些“市场机会”的表面现象也确实足以使人迷惑甚至“后悔”,殊不知,“交易纪律”才是交易员最重要的法宝。
一个缺乏基本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一盘散沙的民族;一个纪律约束甚少的公司一定是一个内部管理水平低下、无法持续赢利的公司;一个对基本的“戒律”都无法遵守的修行人,也肯定无缘体验到“定”的快乐和“慧”的欢欣;一个忽视“交易纪律”、不能很好遵守“交易纪律”的交易者,则一定不能持续稳定地在市场赚钱!
“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确保不进行有极端风险的交易;“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避免沉沦于不利交易中而不能自拔;“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的交易计划真正得以贯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能以更安详的心态进行交易,从而具有更好的交易心理并因此具有更好的判断能力和市场感觉……“交易纪律”是交易员在投机市场生存的基础、持续稳定赢利的保证。
作为一个职业炒手,我们一定要让“交易纪律”进入我们的血液、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此,面对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的市场,我们就可以毫无恐惧地注视着、微笑着。
决定一个炒手交易绩效的最本源因素是什么?是其内在心理结构!内在心理结构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行为个性。对于市场交易,正是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分析模式、投资理念,正是人的行为个性决定了其交易方法、操作特点,而分析模式、投资理念、交易方法和操作特点等当然共同决定了其交易结果的好坏。
改变交易绩效的最根本办法是什么?是改变内在心理结构并做到“心能转境而不被境所转”。现实生活中,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常常能消除一场可能的争吵,一个发自内心的宽容常常能缓解一个可能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仇恨……投机市场上,当我们开始明白聚集金钱只是我们的生活目的之一甚至只是一种我们追求心灵自由所附带的自然结果时,我们就会更有耐心地等待市场时机而不至于情绪性地频繁交易,当我们开始真正明白,可能的些许金钱损失,可能的偶尔套牢烦恼,只不过是炒手漫长人生长河中不可避免的小浪花时,我们的性格会更豁达、心境会更开朗,对于价的走势,慢慢地,我们自然会因此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为市场短线的杂波所困绕……
如何改变内在的心理结构?先哲们的探索使得改变内在心理结构的法门可谓多如恒河之沙,但我认为,对于职业炒手最现实的选择却主要只有两个:一是要将交易视为整体生活的一部分,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就能规划好自己的交易,温暖家庭的沐浴、青山绿水间的放浪、老刹古寺里的沉静、自我禅定中的清明,都能净化我们的心灵、保持我们的健康、减缓我们的压力、平衡我们的生活,从而有助于我们的交易;二是要改变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时刻以乐观和感恩的心情看待世界,不同的心性看待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牛的眼中鲜花也只是野草”,而以美好乐观心态看世界的炒手,性情一定更豁达,也更有耐心静静等待市场出现有利的时机。
“境由心生”,对心灵的追求就是对投机之“道”的追求,有先哲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还有先哲说:我们无法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那是因为它未曾离开过自己狭小的生活空间;我们无法与秋蝉谈论冰雪,那是因为它只有短暂的生命;我们无法与骄傲自满的人谈论人生智慧,那是因为他已经关闭了接纳智慧的大门。我还无缘更深刻地体验先哲们的美妙心灵,但作为职业炒手,多年的市场沉浮却使我坚信,内在心理结构是决定交易绩效最本源的因素,就如“工夫在诗外”,决定交易结果的最根本因素也在交易之外。摆脱羁绊,消除妄想,顺其自然,是交易的境界,更是心灵的境界!
交易员由普通迈向顶级必经的6大阶段,你在哪个阶段呢?交易是艺术,交易时间越久的人,内心都会慢慢变的平和、宁静和自由。
交易者皆崇拜利弗莫尔,甚至引以为股票交易的指路明灯,那些看起来唾手可得的财富如梦亦如幻,吸引每一个交易者去复刻他的细节,重现他的真实。这种典型的英雄神话,激励着所有在股票市场交易市场的人们,也激烈着新的交易者前赴后继进入资本市场。
当一个交易者初次推开投资交易市场的大门时,因为对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必然会在市场存在的众多流派中选择一个。
所以,交易员切入市场的角度必然五花八门。有被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所吸引的,有受到行业大咖影响首先研究基本面的,有受到某些日内交易员影响研究日内走势规律的,还有被资深投资人影响研究技术分析或者量化的…
也就是说,每一个进入投资交易市场的交易员,其成长经历必然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切入角度的不同会影响交易生涯的走向吗?其中到底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成长框架呢?
成为顶级交易者必经的6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知
投资者进行市场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是究其根本,都是受到了利益的诱惑。
保罗.都德.琼斯,一个创造了在3年半的时间内仅亏损一个月记录的私募基金经理。是因为看到了某位投资大师的文章后,震撼不已,认为投资交易行业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毅然决然的踏入了交易行业。
初次之外,还有的是因为穷苦潦倒渴望财务自由,还有的是受到了长辈经历的影响,还有的是向往资本市场的“华丽光鲜”,渴望改良现状…
但这个阶段,由于刚进入市场,而且带着强烈的“自信”。但大部分人基本都将以亏损而结束。
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股价涨跌是供求关系的影响,便开始下单交易,最后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将他的资金全部亏光。
无知者无畏,是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
第二阶段:积累
在第一阶段对交易员产生了强大的伤害后,除了少量崩溃放弃的交易员之外,大多数交易员将进入了第二阶段。
他们开始重视市场,开始明白如果想要赚钱,需要研究熟悉的东西非常多。
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资金管理,止盈止损, 市场信息,他们开始大量的学习,大量的研究,疯狂的吸取知识和信息。
积累阶段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慢慢的学习,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堆积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将伴随着大量的挫折。
很多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摸索到了一套适合他的交易方法。
在混乱的摸索中,交易员在生死盈亏之间不停的轮回。这个阶段,聚集了大量的投资人,淘汰率也最高,很多交易员在此阶段黯然离场。但是也有部分投资人会在积累中爆发,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突破
量变引起质变,厚积而薄发。当一个投资人积累的知识信息足够多,交易经历中的方方面面会不停的产生共鸣与冲突,他会不停的去掉糟粕,留下精华。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交易员会发现,与其不停的收集信息,还不如直接跟随趋势。与其研究一套复杂繁琐的入场方式,还不如将时间精力放在研究一系列的交易规则。他们脱离了传统的寻找万能预测的“圣杯”之路,开始以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交易,并寻机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顿悟的过程,由横向的知识收集变为纵向的深度思考。
第四阶段:系统
这个阶段,交易员进入了系统的构建阶段。他们开始尝试将复杂多变的信息依据融合成为一个系统化的入场方式。开始尝试将所有对于出场的理解融合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场规则,他们开始进行系统的组装。
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在是交易走势的研判,而是对具体的走势的处理过程。
这个阶段的交易员,开始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他们注重交易逻辑的完整,寻找可优化环节,将系统的各个环节理解通透。
他们可能会开发出多套系统,然后不停的摸索,他们会将系统与自身性格特征进行融合,生成那套带有个人特征印记的交易体系。
第五阶段:认知突破
这个阶段,交易员基本都明白了唯有适合自己,适合交易的交易系统化体系才是交易成功的关键。他们会发现,无穷种入场方式都不过是在寻求一个试错依据,他们会发现,无穷种出场都是为了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他们会发现,无穷种资金管理方法都是为了控制风险。
但是成功并非如此轻松,这个阶段困难重重,非常艰难。因为想要见到系统的威力,必须经历市场波动。而经历市场的波动,便会受到诱惑和产生怀疑。
所以,这个阶段,能否持续的运行一套系统,并坚持下去,考验的是绝对的交易认知。包括,对取舍的认知,对系统的认知,对盈亏本源的认知。一个交易员交易认知中的漏洞,一定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并且很有可能会对他的资金和心理造成重创。
当系统连续亏损时;当行情各种恰到好处的击中交易系统的止损时;当资金曲线停滞不前,他人却一飞冲天时;是继续偏执的坚持系统?还是不停的修改规则去适应新环境?
能否辨别出运气成分和逻辑漏洞,并且作出应有的恰当的评估,不停的丰富并且完善自己的交易认知,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突破点。
第六阶段:信仰
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长期缩量下跌,持续,稳定的运行一套系统。其必然是渡过了上个阶段的认知冲击期。这说明他对他所使用的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无比坚信,任何诱惑,任何怀疑都无法动摇其对系统的信任。
他可以淡然的看着各方明星崛起,他可以冷静的面对系统长时期的不利,他还可以平静的看着利益无处不在,到处充满诱惑的市场而稳如磐石,不为所动。因为他明白,他的专属系统,只要坚持下去,便可在未来登上金字塔的顶端。他会对自己的系统坚信不疑,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无法对其产生冲击。
其实就是,成功的交易=交易心理*资金管理*交易规则。我们也可以把资金管理和交易规则统称为交易系统,而交易心理的顶级形态就是如信仰般坚定。
所以, 成功的交易无非就是,带有信仰般的运作交易系统。
趋势——顺者昌,逆者亡
这是资本市场亘古不变的道理。在一个主要上升趋势中只能做多,而在一个主要下降趋势中只能做空。
上升趋势线解决了多头平仓的问题,下降趋势线解决了空头平仓的问题,水平趋势线(上轨下轨)解决了开仓的问题 ,趋势线还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但无论是上升趋势线、下降趋势线或者是水平趋势线(上轨下轨)都不会对价格产生任何的支撑或者反压。
要解决开仓的问题,关键是颈线的画法,而颈线的确定是最难的。常听一些股评说连接某个形态的两个高点就形成了颈线,这种完全纸上谈兵形而上学的说法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看颈线形成的原理:以A股市场为例,当一个股票绵绵下跌到一定的估值区间内,这个估值区间是主力认同的价格范围,而不是所谓的PE估值。那么主力会在第一时间介入一定的仓位,在一个长期下跌后交投清淡的市场中,这种买入行为非常容易把价格打起来,主力是继续往上买吗?不会,假设主力在这里买了10个筹码,它会往下摔打,在摔打的过程中会有其他的筹码带出来,那么主力会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也许在下面拿到20个筹码。为什么会有筹码会带出来呢?这里面可以分成主力主动卖出的部分、上面割肉的部分、还有在初次买入拉高过程中的短线客获利了结部分,所以打下来后主力可以接到更多的筹码,一般会在下方形成一个震荡区间,并且在震荡区间内形成上涨放量,下跌缩量的走势,而突破该区间的标志是放量大阳线。
葛兰威尔均线法则及其优化
葛兰威尔均线法则及其优化葛兰威尔均线法则及其优化
葛兰威尔四大买点
买点1: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突破均线的时候,形成金叉,是买入信号.
买点2:股价连续上升并且远离均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均线也开始上升,这时候股价开始下跌,但是未跌破均线,股价又开始再度上升,这时候买入股票的安全性较高,是利润较大的买点.
买点3: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又回落,回落跌破均线,但均线仍然上升,股价不久又回到均线之上,并且继续上升,是买入信号
买点4:股价跌破均线,并逐渐远离均线,很有可能产生一轮强劲的反弹,让股票再度向均线靠拢,仍然是一个买入信号.但反弹后,将继续下跌,因此不可恋战,因为大势已去,恋战必将套牢.
简单地说:1为金叉,2为回踩未跌破,3为回踩跌破后迅速收回,4为深跌乖离反弹
葛兰威尔四大卖点
卖点1: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股价也转为下跌,而股价从均线是上方向下穿透均线,形成死叉,是卖出信号.
卖点2:股价跌落均线之下,然后向均线开始反弹,但是未突破均线就受到阻力回落,是卖出信号
卖点3:股价虽然反弹突破均线,但是不就之后又跌回均线之下,这时候均线仍在向下移动,是卖出信号
卖点4:股价极速上升,远离上升的均线,距离越来越远,风险加大,这时候可能出现回落,也是一个卖出信号
简单的说:1为死叉,2为反弹未突破,3为反弹突破后迅速回落,4为急涨乖离回落.
选择哪一条均线作为标准
其实使用哪一条均线作为标准,这一点需要考虑到个人的投资习惯,选择不同周期的均线,但由于法则本身的限制,如果时间过长的话,会缺乏灵敏度,如果过短则容易失去指示方向的意义,所以20日均线就被作为首选,最为折中,既有敏感度,又有方向性.
右侧交易
葛兰威尔的交易,必须遵循右侧交易原则,该买入时,再高也买,该卖出时,再低也卖.虽然会造成追涨杀跌的情况,但右侧交易相对安全.
葛兰威尔均线法则的优化
我们在葛兰威尔八大法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总结出更安全的,更适合普通普通投资者的六大买卖点,如下图
优化买点
优化买点1:和葛兰威尔的买点1相同,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股价从均线的下方向上穿越移动平均线的时候,就是投资者买入股票的信号
优化买点2:股价连续上升并且远离平均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平均线也开始上升,这时股价开始下跌,但是未跌破均线,股价又开始再度上升,在这波上升突破前面一浪最高点的时候买进股票,是安全性比较高和利润比较大的.
优化买点3: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又回落,回落跌破移动平均线,但是移动平均线总体还在上升,并且不久又回到移动平均线,继续上升.但这波上升还是要突破前一浪最高点的时候,是买入信号
优化卖点
优化卖点1:当股价逐渐进入调整阶段,移动平均线也开始走平的时候,这时候可以减一定的仓位.因为移动平均线走平,就是将要变盘.不管是向上变盘还是向下变盘,都不要去预测,撤出部分进行观望.
优化卖点2:平均线走势从上升逐渐走平,并逐步转为下跌,股价这时候从平均线的上方向下跌破平均线.K线和平均线形成死叉,是卖出信号,甚至是清仓信号
优化卖点3:股价跌到平均线之下,向平均线开始小幅反弹,但是未突破平均线就受到阻力开始回落.当回落超过前一浪最低点的时候,是卖出信号,也是确认的清仓信号
优化六法则和葛兰威尔均线法则的区别
1.葛兰威尔买点2的位置是回调之后上升的起步,调整为上升超过前一浪的最高点,第一是为了确认这一波上升是强势的,不是昙花一现,第二是超过前一浪高点之后就没有短线套牢盘了,上升的阻力就更小,更加安全,更加保险
2.去掉葛兰威尔的卖点4,原因很简单,在上升波段的小幅回调,我们不看做卖出信号,因为总体还是多头市场,总体向上的趋势还没有改变,在这种向上趋势中的回调阶段,我们只做T+0控制风险,而不是卖出
3.把葛兰威尔的买点3提高了,变成超过上伊朗最高点的地方作为买点
4.贪吃猪卖点1是新增的卖点,葛兰威尔八大法则中没有这个卖点,为什么在均线和K线走平的时候就卖出一部分?因为在均线走平的位置,特别是高位,向下变盘的概率比较大,将要变盘的点位,我们一定要撤出一部分仓位进行观察,而不是博取小概率事件.
5.把葛兰威尓卖点2下降到前一浪低点之下,因为这一浪回调之后,在这个低点完全没有获利盘,继续向下的概率大增,并且这个卖点是欠一个死叉的确认,是确认的清仓点.
6.去掉了买点4,原因很简单,这是空头市场,我们博取反弹的概率比较低,干脆就不做,把控风险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大部分能修出交易系统的人,都会以一种视角为主,吸收另一种做辅助。比如很多做量化的,会主观决策,什么时候开启量化系统,或者根据行情修改参数,这是先定性,再定量的思路。 定性交易,它的交易一致性在于抽象的内核,具体操作,灵活多变,不看重坚决执行。定量交易的一致性在于具体的操作规则,不坚决执行,会破坏一致性的数据统计,没有统计的数据,定量交易就失去了根基。 你们常常看见书里说,什么信号开,就什么信号平,什么周期进,就什么周期出。这是远古时代的定量交易,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因为好统计啊。稍微变动下,比如多一个信号开,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远古时代的人工统计,工作量会要命。传到现在,很多人没参透,没见过能赚钱是什么样的,所以拾人牙慧,把这个看做真理。 探索到两种不同属性的交易系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中国强调模糊,差不多,整体,西方强调严谨,逻辑,细节。在中西医上,两种思维也有很强的碰撞。作为交易者,需要包容,不完全否定一种,两种都存在价值。可以预测,随着中国的物质条件具备,中国的传统思维,也会迎来一次复兴。
为什么很多搞交易的,都从市场里看到了世界的运行,这是因为价格就是世界运行的外层表现。
万物都可以抽象成一个一个的波,一个一个波上又有小波。价格是波运行的结果,图表记录的是世界的波动。
技术分析图表变化,分析的是什么?其实是以最外层的表现去窥探世界最深层的波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想象一下,一条河流,资金是河流中的水。趋势的时候,水都往一方向,震荡的时候,水流乱窜。价格盘面是水面上的一片叶子,趋势的时候,叶子可以平稳的朝一个方向飘去;震荡的时候,叶子在打转,你人在岸边,你看不到水面下的力量,但是可以通过叶子的表现,推测水面下的水流。为什么会形成水流的不同,是因为基本面,比如地形,或者下了雨,上游来水了。你从叶子的变化,推测出水下的力量,把眼界放大,推测出西高东低的地形。技术分析就是通过叶子的表现,推测水流,推测水流下基本面。
很多人只能谈道,不能落实道,流于清谈,所以被人鄙视。实际上,感觉自己建立交易系统的过程,是一个梳理世界认识,再把世界的认识落实到交易的思路,再从思路落实到具体的规则,这么一个过程。
学习交易,有两种路子,一种是以道御术,一种是由术入道,殊途同归,最终是道术合一。“道”“术”这两个词,这是中国文化里特有的词汇,放到不同的情景下,代表不同的含义。通俗的解释,“道”是对市场和交易的认知,这个认知简单的说,就是看清市场是怎么运转的,赢的法则是怎么样的。由认识里产生交易的理念,理念是认知的具现,抽象程度要弱一层。比如“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这类交易的路径是交易理念。所谓路径,意味着这不是唯一解,存在多种路径,你选择了其中一条而已,比如你的理念也可以“不截断亏损而放飞利润”。认知和理念,都是抽象的东西缩量下跌,抽象的东西,也可以统统包含在“道”这个词里。这里分开,只是让别人能更好的理解就算抽象的东西,它也是分了层次。“认知”——“理念”——“方法”——“具体规则”,这几个层次,一层一层的缩小范围,一层比一层具体。“术”是方法和具体规则。方法是落实理念,比如《交易的入门》里讲的小周期止损大周期止盈这个方法,落实“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这个理念。最后是具体的交易规则,也就是外面大多数书和贴说的,开仓什么信号,比如H周期的金叉;平仓什么信号,比如日周期的死叉。从“认知”一步一步探索“具体规则”,这是以道御术。由“具体规则”一步一步探索“认识”,这是由术入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