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小说连载│李寒曦《无帆之舟》21:丹丹的故事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11-03 综合 阅读: 142
摘要: 七、留学准备(2) 丹丹的故事 李立坐在她家店铺的摇椅上看没几个人的小镇,凤凰树翠绿的繁枝茂叶拥着一串串金红色花朵,远远驶来一架牛车,很大的木车轮,两个高高驼峰的黄牛,一个头戴包头,身穿米黄色傣装的男人手里攥着牛鞭慢悠悠从远处驶来,绕过弯走了。董梅的孩子们跑过来,蹲在她身边争着说:姨妈,我给你摘的小核荔枝,可甜了,你吃这个!”看着天真的脸,她想“孩子们应该不会像他父辈一样苦了”。 第二天一早,董梅把她家纸箱子里的钱全都搜给了李立:“二姐,你现在是最难的时候,出门就更难了。我比你好。这些钱不多,你带上。祝英懂翡翠。希望她能帮你赚到学费。”她早早的烧了香,双手合十,念了很久。

七、留学准备(2)

丹丹的故事

李立坐在她家店铺的摇椅上看没几个人的小镇,凤凰树翠绿的繁枝茂叶拥着一串串金红色花朵,远远驶来一架牛车,很大的木车轮,两个高高驼峰的黄牛,一个头戴包头,身穿米黄色傣装的男人手里攥着牛鞭慢悠悠从远处驶来,绕过弯走了。董梅的孩子们跑过来,蹲在她身边争着说:姨妈,我给你摘的小核荔枝,可甜了,你吃这个!”看着天真的脸,她想“孩子们应该不会像他父辈一样苦了”。

第二天一早,董梅把她家纸箱子里的钱全都搜给了李立:“二姐,你现在是最难的时候,出门就更难了。我比你好。这些钱不多,你带上。祝英懂翡翠。希望她能帮你赚到学费。”她早早的烧了香,双手合十,念了很久。

从腊戌到了瓦城住在14条街祝英的朋友家。听说老板祝英到了,做玉石的缅甸商人早早就候在堂屋里,彬彬有礼地盘腿席地而坐,等待把他们的高档手镯、戒面、毛料什么的摆开给这个识货且有钱的买主。曼德勒日照时间长。早上9点,眼睛睁开已满室光明。自然光线看玉石最好。从这时辰开始,一直看到太阳落,祝英和她那几个做珠宝的朋友一面仔细看一面分析讨论这块石头是哪个场口出的,颜色是“浓”、“阳”、“正”、“和”。“阳”指绿色明亮、艳丽、大方。“浓”指颜色饱满、浓厚隆重。“正”指颜色纯正不斜。“和”指颜色均匀柔和。具备这些的翡翠颜色为上乘。色不要偏蓝,带蓝会影响翡翠价格。地子要细腻干净,不能带“脏”,就是黑色或白色点状或絮状物。地子与绿要协调,起到衬托美的感觉。肉眼难观察到颗粒的为上品。外表绿色分布很重要,“宁买一线,不买一片”意思是表面上虽然只能见到一线绿,但绿很可能深入到玉石内部。表面看上去一大片绿,很可能绿色只在表面。翡翠的绿要“色根有力”也就是绿色与边缘要清晰,边缘模糊的很可能经过扩散处理,天然翡翠一般无荧光。整整一个月。李立自觉沾光,阅尽瓦城高档珍宝。感觉自己都已经可以做珠宝商了。花5万元买的几粒戒面放祝英那里卖。丢了一个。其余挣的钱给儿子留了一点,给岳塘买了一件2000元人民币的西装。高高兴兴还了同学20万。其余的在瑞丽街边小摊换了票面又皱又脏的3000美金。

父母仍然告诉她,读书,永远不会过时。你还年轻,孩子我们来管。妹妹说:“他们两都大了,不要牵挂,你一定要去。你想做的,合理的你就一定能做到。”

网络资料图片  

李立收拾简单的行李。翻出衣柜最底下一件手工缝好还没穿过的白色棉布文胸。是那年在前线医院,部队在登龙休整时第一次缝的。一个宿舍十来个女兵。她的床挨着丹丹。一天,丹丹叫她,“李立,你来!”那不容置疑的口气让她想起丹丹在家里是9姊妹中的老大,从小就帮父母干活,弟妹们都很听她的话。

“我教你缝文胸。女孩子大了就得穿这个。”

床上铺开了一张草纸,丹丹用铅笔画了两张图样,剪下来,再把拆好的军用长衬裤照图纸剪好就开始教李立一针一线缝。

“你咋什么都会?”李立羡慕地看着她。

“姊妹9个我是老大呀!当然得什么都会。我妈18岁在木姐生了我,靠每天挑粗布到畹町卖,维持生计。我们家在腊戌,瓦城都住过。那些地方太热。我父亲在眉苗找到一份工作,给英国人开车,我们也就搬到眉苗,一住16年。”

李立由衷地称赞:“你将来当妈的时候,女儿肯定也很能干!”

“李立!再瞎说!”她拍了她一下。

“你这么漂亮,肯定有男朋友,是不是?在哪里?”李立狡黠地追问。

丹丹没有说话,停下手望着窗外。那是连绵不断的山——眉苗就在山的背后,那里,藏着她深深的思念。

丹丹的姊妹都管她的男朋友叫“哥哥”。两家比邻而居10多年,共用一个院子。哥哥的母亲带着儿女从广东去眉苗,开食馆,后来开相馆,渐渐有很多店铺,是当地比较富裕的人家。他有3个姐姐,两个哥哥,他半岁时父亲死了。他们对母亲特别孝顺,上学成绩也好,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是他们家的骄傲。他比丹丹大五岁,每个假期回家,他会约上一群朋友骑自行车到山上游荡,烧烤,从来都没少了丹丹。丹丹做事快,骑自行车也一步就跨上去,他会说“小姑娘,骑车要坐稳,打隆基(筒裙)上车不要把脚抬那么高,内裤都露出来,不好!斯文些!”,他英文特别好,时常教她读书,识字,学英文。他叫她“云南虫”。这时她会揪着他的衣衫大喊“你再乱叫!广东大耳朵!。怕不怕拧你?”他说他喜欢看她假装发怒的样子。她也喜欢让他看。

丹丹家姊妹越来越多,父母很辛苦。她6岁就帮妈妈卖腌李子、发糕,花生、瓜子。听着丹丹轻轻说话的声音,李立在想象:热闹的云南会馆茶室里,顶着簸箕的孩子像一朵大蘑菇,灵巧地在人群中游鱼般钻来钻去。“花生瓜子—发糕!”

“卖甘蔗!”

“腌李子,腌李子!最好吃的腌李子!”卖到瓦城仰光的腌李子!

丹丹虽是女孩子,有时却也很调皮。一天夜里,二妹端着尿盆去倒,她竟然躲在角落里吓她,害得妹妹摔一跤。尿洒了一地,妈妈追着去打她,老爸指指水缸示意她躲进去。妈妈找不到人,气消了后,老爸才把她从水缸里拎出来,幸好里面没有水。

丹丹家租住的房东是印度人。楼上另一个独居的女房客是专门给当地有钱人订织毛衣的。她的工艺全城独一无二。干活时从来不让人看,生怕被偷艺,但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会找楼下的小姑娘丹丹帮忙。做一些零碎活儿。时间一长也就不再躲着她了。这小姑娘手快,眼快,脑子活泛,竟然自己偷偷学会了。买了一台二手毛衣机就在家开始织,不比那老板的差,后来干脆辞了工作,自己聘几个工人开了个小小的作坊。她特别喜欢研究,怎么快,怎么好。别人是一件一件织。她自己却给自己搞流水作业。把相同号码的4-5件背,前襟,袖子分开织,日工作量可以比别人多出4-5倍。还用钩针钩花边,各种图案。比她师傅织的还好,一时名声大噪,连电影明星都来订购。家中生活好起来了。不少人来跟她赊毛衣去卖,一段时间结一回账。有些不讲信用,一两年不还钱,欠了很多。一天,父亲从英文报上得知纸质的缅币很快要作废,人们都着急。这时有人来敲门,背着一麻袋钱来还。看见这人,丹丹生气了:“说好一个月结一次账,现在一年了,你是来给我们废纸?不要!有新钱了再来还!”她刚要关门,老父亲过来把门打开了,对外面的人说:来来来!进来吧,我们要!你拿回去也没有办法。那个人感激的快哭了。千恩万谢:“还欠了几万块,我也不好意思再给您这个钱了,等换了新的再来还吧?”

父亲说:这年头,谁都不容易。“没关系,你把剩下的全还了,如果你还有准备不要的也拿来。我们跟你买。”那晚上一连来了好几个都是一样的情况。老爸也毫不含糊地收下了。来人感激得流泪。丹丹生气地问父亲什么意思。爸爸不回答,只跟她说:“阿惠(丹丹的中文名),把门打开,让他们进来。点好钱,记好账。”等人都走了,他让人扛上麻袋里的钱,对女儿说:带上被子,跟我走。去到银行,门口没有一个人。父女俩把席子铺好,打了个地铺,让女儿先睡觉。父亲和帮工在周围转悠观察。天快亮了,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人,天大亮的时候,队伍已经排得很远。银行开门,他们第一个换了所有的旧币,赚了很多钱。

姊妹们都长大了,家中的日子越来越好。丹丹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父母和她商量着买了一栋漂亮的二手小洋房。在旧址转过几条街处,基本是新的,两层。房主人移民美国,急需卖出去,所以,比市价便宜得多。外墙面是淡蓝色和淡粉红色。她的织毛衣间最宽大。招聘了更多的工人。

眉苗多樱花,都是几十年几百年的大树。1月,正是樱花落潮的时节。“哥哥”大学毕业了。母亲让他两移民英国或加拿大。他的大哥在伦敦,表哥在加拿大,一直希望他们去。丹丹愈发努力干活挣钱。

星期六下午,两家共用的院子后门半开着,“哥哥”来约丹丹去瀑布公园。走到门边突然站住,眼睛不眨地看着丹丹:她坐在毛衣机前,手里刚刚放下一杯茶水,抬头痴痴地望着窗外。“哥哥”的心一阵感动,眼睛湿润了。久久看着少女的侧影。她前面是一间歪歪斜斜的铁皮房遮住了视线。窗前的樱花刚刚开落。嫩叶在风中抖动。一盆细细的藤蔓状小黄花顺盆中插的竹片往上爬。毛衣的图谱摆在桌上,她却没有看。腰背挺得笔直,一双手平压在织好的一片毛衣上。17岁的年龄,双手却已有些粗糙。平静地望着蔓藤和在蔓藤中透露出来的浅蓝色的天空。阳光照着绿叶,洒上点点金色的影子,打开的窗玻璃映出她俊俏的脸,乌黑油亮的头发在脑后编成一根齐腰的大辫,微微张开的嘴巴在那里微笑。她体味着这一忽儿的悠闲恬适。那是她一星期中最轻松的时间。她沉浸在所有辛苦的年轻人觉得最甜蜜的,一无所思的境界里,迷离,只有一颗蒙眬半睡的心在喁喁细语,那颗心中含着浓浓的爱。他发誓,一生一世爱她,保护她。

1967年6月缅甸排华流血大屠杀恐怖事件爆发,大批华人和其他少数族裔逃离缅甸或者逃往山区,丹丹的父亲决定全家回国,当然包括大女儿。慈爱的父亲在家里说话绝对权威。也就是说,这对年轻人从此将天各一方。因为两家的父母各持己见,不可能同意大家一起回国或者同时移民其他国家。眉苗小镇不大,67年8月,马上就毕业考试了。“哥哥”从学校回家,他停下车跟朋友打招呼,朋友告诉他:

“丹丹家要回国,你们家不去吗?”

“谁说的?我不知道啊!”

“你去问问呗!”

“哥哥”掉转车头就往丹丹家冲去。把她从机器旁边拉出门,塞进车子疯狂地奔到常去的公园。那里没有一个人,不知什么鸟儿在树上像吹哨子一样拖长声音叫得一声比一声高。

“哥哥”脸涨得通红,眉心锁成“川”字,两眼发红。抓住她的肩膀问:“你们家要回国是吗?”

“没有啊!你听谁说的?”丹丹否认。

“他们!”

“瞎说的!”丹丹淡淡地说:如果是这样,肯定首先就会告诉你,

“真的?”他似乎松了口气,微笑了“我就说,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不告诉我!”

其实回国的准备早早就开始了。9个孩子,装奶粉的大箱子就是4个。自行车,织毛衣机,样样都打包。衣服,毛线也装了不少,因为国内那时候还凭票供应副食品,粮油,布每人一尺七。什么都不能少。68年二月,“哥哥”正在毕业考试。丹丹全家走了,从眉苗到仰光办签证。住在最隐蔽的海边的朋友家。预计办签证需要一个月。父亲不允许任何人知道他们住的地址。一天下午,丹丹抱着第七个妹妹从楼上下去,“哥哥”站在楼梯口,看着她,一言不发。

丹丹躲避着他的视线,低声问:“你来了?怎么找到的?”

他眼睛红了:“你说过不回去的。为什么骗我?没有你,我怎么在那里活下去?新房子,旧房子,到处都是你的影子。走,跟我回眉苗!”

“我不是存心骗你,那时候告诉你,你考试考不好,毕不了业。现在你毕业了,就要去欧洲闯世界,前途光明,我不能影响你。这么多弟弟妹妹,他们都还小,我是老大,父母需要我,弟妹们需要我。”

不,我们一块儿想办法,我不让你走……

楼上响起母亲的声音:丹丹——

“你走吧!两家大人不同意我们的事。如果他们现在看见你,以后恐怕连朋友都做不成了。走吧!后天,在布九朗(金光路)88号,我朋友家等我。”

劝走“哥哥”,她上楼把妹妹交给母亲,久久站在窗前,看他大步离开的方向,大滴大滴的泪水止不住地涌出眼眶。心底绝望地喊“哥哥”我们今生再不能相见!我骗了你,为了你也为了我自己”。站在楼上的父亲看见了他们。手里拿一张英文报纸走到她面前淡淡地说:今晚搬家。

她明白爸爸要避开“哥哥”。

“签证排队排到了9月底,还有将近7个月。明天,去签证官那儿塞点钱,先办阿慧一个人的”。父亲说。

钱果然有用。3月1号,签证下来,3月10号,丹丹回到了祖国。两个月中,一家人分四批回到云南中缅边界芒市的华侨农场。她分到水稻组,开始学插秧。从来没有做过农活。一天下来,连腰都直不起。老父亲看看,说:丹丹,你要求去当记分员吧!场里挺照顾他们同意了她的要求,第一天称谷子,她看不懂秤。只在缅甸小学读了四年级的汉文,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于是对大家说:“每一秤都要满50斤才过秤,多了少了都不行。不够的要凑够。”有的人埋怨几句,最后也都习惯了。家是安顿下来了,毛衣机和自行车却过不了海关。只有找走私和偷渡客的蛇头:一个家住木姐叫“国良”的华侨小伙子。运费是贵一点,物件倒一样没少的全数收到。白天劳动,收工就回家织毛衣。半年了,丹丹对“哥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开始想办法再回到眉缪去,要好的女朋友悄悄告诉她:“缅共在征兵,好多知青和华侨都跑出去了。”

这是个重回眉缪的好机会!丹丹又找来木姐那小伙子国良,4个人一天就到勐古参加了缅共人民军。1974年,丹丹和几个战友被派到昆明医学院读了3年书。毕业后退伍回农场医院当了妇产科医生。

▼ 作者爱人和她的两个孩子

李立跟岳塘说:“不要天天喝酒了。我准备去俄罗斯留学。”

“老都老了,快40岁的人,还想去哪里?你去不了!”他哈哈笑起来。

她又说:“这是真的,你知道我调到邻县县委会就是为了出国。”

“去多久?”他终于相信了。

“一年。”

“这酒,放到柜子里。如果我回来还在,我们还是一家人。否则……”她把手里拿着的茅台递给他。

这话他听进去了。若干年后,那瓶“茅台”仍然原封不动的躺在柜子里。而他已经无可救药的“依赖”了酒精。她不恨他,有时还很想念他。但心的深处却是另一个影子,在许许多多的岁月中陪着,在最艰难的时候拉着她的手。她重生了。

(未完,待续)

没有帆,无谓风。我生命的小舟已驶出了海港,它注定覆灭于大海。然而当暴风雨来临,它却以灵魂为帆,抵达光辉的彼岸——凭着上帝之手及双桨。

阅读已发小说章节

11:为了战斗告别爱情

12: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

13、曾烨走了,她出嫁了

14、第一次流产的日子里

15、她在前线生下一个男孩

16、脱离缅共幸运回国

17、顺利迈进大学大门

18、新生活开始像团麻

19、丈夫把家当临时旅馆

20、为出国进修而努力

作者简介

李寒曦,女,云南昆明第九中学66级初中毕业。1969年2月插队瑞丽县勐秀区勐典乡广平。同年4月参加缅共人民军。分别在前线医院,军区医院,3037部队担任卫生员,医助,参加战地救护。1974年回国后在县医院当护士,1981年在卫校毕业,获医士专业证,并在县医院担任外科医生。1993年经俄语考试通过,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留学。其后成立公司,推广出口中成药。在俄26年。经历了俄罗斯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感触良多,曾是“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点击下图阅读其他知青故事

其他相关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_秋水野禾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1 阅读: 1
贝祖诒,字淞荪,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父亲。此间,贝祖诒结识了后来被称为“民国金融之父”的宋子文。当时贝祖诒40岁,而蒋士云是19岁芳龄,在法国读中学。高富帅与白富美:贝祖诒和蒋士云夫妇。而贝祖诒的父亲贝理泰,1917年出任苏州分行经理。贝祖诒、贝聿铭都是大厦,都是经典。...

快看漫画:画风满分的古风权谋国产漫画,必须得选庆熹纪事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31 阅读: 1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大家好呀!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伙安利快看漫画最赞的古风权谋国产漫画——《庆熹纪事》。拥有神仙画风的古风国漫直教人欲罢不能。虽然主角的故事还没结束但漫画已完结,然而这么赞的国产漫画,我不允许大家伙不知道!接下来快跟着小编了解《庆熹纪事》的独特之处吧! ...
【往事】周信芳与裘丽琳的生死情缘

【往事】周信芳与裘丽琳的生死情缘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31 阅读: 1
10、【人物】琴瑟有情——梨园伉俪燕守平、马小曼16、【自述】杜近芳:一门三代情牵上海18、【记忆】怀念我的父亲李少春——李洪玲然而,十八岁的裘丽琳很快就厌倦了这一切。从这一刻起,裘丽琳就成了麒麟童的戏迷。周信芳的文化修养出乎裘丽琳的预料,让她更为倾心。...
曾演了十年《沙家浜》主角郭建光 京剧名家谭元寿在京去世

曾演了十年《沙家浜》主角郭建光 京剧名家谭元寿在京去世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08 阅读: 33
谭元寿的去世,把七代传承下来的“梨园传奇”京剧谭派痛斥现代掌门人。谭元寿的去世,把七代传承下来的“梨园传奇”京剧谭派痛斥现代掌门人。对谭元寿来说,观众最熟悉的是他在“沙家滨”中饰演的“郭建光”一角。谭培培在继承父亲衣钵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说到京汉同源问题,谭元寿直言自己听过的汉剧不多,但汉剧是京剧的鼻祖,已经在戏曲界得到公认。...
父亲节是哪一天 中国父亲节是几月几日

父亲节是哪一天 中国父亲节是几月几日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2-18 阅读: 43
中国的父亲节是几个月几日6月18日,中国的父亲节是每年的6月18日,618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父亲节,所以中国的父亲节是6月18日,中国官方并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大陆民众习惯将6月第三天定为父亲节,台湾地区定于每年8月8日,又称“八八节”。父亲节是什么意思父亲节的象征意义不仅是家庭的感恩和温暖,还有社会责任,男性…...
王杰父亲王侠病逝:来不及见你最后一面

王杰父亲王侠病逝:来不及见你最后一面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2-09 阅读: 44
王杰的父亲王侠病逝的王侠的第二个妻子今年52岁,两人结婚21年,没有生孩子。王杰等四个孩子生了王侠和前妻。王太说,王侠在化疗期间,王杰回来探望,非常孝顺。...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