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阶段性成果集中发布 工信部将建设相关融合应用先导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11月21日,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发布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会上发布了系列研究报告,推介了一批典型实践案例,展示了一批创新发展成果,为更多行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5G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形成,连接设备近8000万台/套。
王鹏指出,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指引,系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安全、一体化发展,加快构筑完善支撑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31个省、区、市均已出台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支持政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赋能倍增效应凸显。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已在采矿、装备、电力等十个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会上了解到,本次成果发布会还发布了7个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优秀成果,在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规模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5G全连接工厂,大会发布了2个典型应用标杆案例,分别是“浪潮苏州5G全连接工厂项目”和格创东智助力武汉华星打造的全球领先的5G全连接工厂;聚焦智能制造,发布了2个典型应用标杆案例,分别是新华三5G未来工厂和新华粤5G+智慧工业应用建设项目;聚焦节能减碳,发布了2个典型应用标杆案例,分别是杭州泛亚运“源网荷储”能源互联示范区和“基于5G工控专网的武钢无人化应用”项目。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赵荣贵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5G+工业互联网舆情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同时,也给信息网络安全和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比如,大量工业智能终端的接入增加了安全风险点,设备自身携带的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网络安全缺陷和漏洞也同样引入到工业互联网中,进而将“5G+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复杂化。
“有舆论认为,针对工业企业的安全攻击,已经从原来偶发的事件,变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网络安全事件,其破坏力在逐渐增加。” 赵荣贵分析,若制造业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系统、平台时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会引发重大舆情,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高度警惕“5G+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风险。
王鹏认为,未来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要针对核心元器件、软硬件设备开展联合攻关。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快5G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与现有工业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聚焦数据创新应用和设备平台安全等关键领域。
在产业协同方面,要充分调动工业、信息通信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的积极性。深化技术、建设、应用、标准等各方面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共建5G+工业互联网基础底座。
在信息技术赋能方面,要聚焦各行业特点,转型痛点,发展难点,丰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降低行业应用综合成本。打造一批高水平5G全连接工厂示范标杆,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