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主要讲的是什么?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6-18 综合 阅读: 89
摘要: 达到至善、知人、知性、智德、智德、知性、合外内道的理想人物“言谈中庸之道这个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就是人们的自我教育之路就是按照人们善良天性办事的,所谓自我教育,就是按照指引的原则来蒙羞。“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中庸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叫做至诚或智德,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人们自觉地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教育。

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致中心,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管理。此《中庸》之性不等同于《孟子》之性。“天命之谓性”是指天命也属于人性;“率性之谓道”是说要自我管理而不是放纵本性;“修道之谓教”是说改善自我的仁道就是儒教(聂文涛谈《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宋朝临江黎立武著《中庸分章》分析《中庸》第一章时也对中庸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义;以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

朱熹对这一章也有极高的评价。他在《中庸章句》中说:“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本要是也。”

当然,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明确地指出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就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编辑本段]中庸理论基础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其他相关
吕坤《呻吟语》经典原文及释义,个人跃迁必备,开启智慧人生

吕坤《呻吟语》经典原文及释义,个人跃迁必备,开启智慧人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0 阅读: 16
你说的正确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而是听从真理,这其中又有什么私念呢?每日点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仁厚与刻薄,是修养的关键;行与止、言谈与沉默,是祸福的关键;勤劳与懒惰、简朴与奢侈,是成败的关键;饮食、男女,是生死的关键。...

奚美娟:老百姓的生活,是和平年代的主旋律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1-07 阅读: 63
余载,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员,也是观众的老相识。回首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鹏美娟已经是舞台上的宠儿。在火热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有苦涩,有战斗,我认为这就是和平年代的主旋律。从城市化进程中,从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中,寻找家里国情的基石。...
张三丰原文全文?

张三丰原文全文?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7-29 阅读: 123
“太极圆转,机得其所,让对方的根自断”不力,这是武学中最高境界“张无忌,虽然多兼神功。...
钱穆:人生只是一个向往

钱穆:人生只是一个向往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7-16 阅读: 88
我无法想象没有向往的人生,但追求的意志越是坚定:“人生拥有充实和强大的感觉,人生有权力,上述表现出人生面貌,这就造成了这种人生无可救药的致命伤,停下前就是生命的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将是满足而空虚,最终安排其人生的人生将宣告独立。是向外人生的僵化,人生向外安置在某一客体上,其客体难免会回身阻挡人生前进,回头吞下人生。...
陈春花/文今天有小雨很有缘分,或许雨很懂我的心

陈春花/文今天有小雨很有缘分,或许雨很懂我的心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7-03 阅读: 86
雨也许很了解我的心,人生的境界呈现出从心底到生活都无法比拟的自由和高洁,何必无所事事地选择原来的、自己思念中的石材呢,云水僧的生活难以想象,很少有人能安身在宁静的地方和安静的时间里,竞争;速度、目标、愿望、技术等都是文明的象征。静心性这些文化印记已经成为奢侈,前几天我看到学生们谈论今天的爱情,被科林·麦卡罗的“荆棘鸟”凄惨的传说深深打动了。...
【《中庸》学习笔记】||第13课:君子之道费而隐

【《中庸》学习笔记】||第13课:君子之道费而隐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6-20 阅读: 10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2个获得“重用”和客户的机会,普通人也能实践君子之道。在这里,君子之路就是指中庸之路,为什么普通人也能知道呢?那么为什么成年人还能有明确的地方呢?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庸之道,是极致最精致的地方。这个道理渔民都会理解的。相反,它向世人揭示了隐藏在这个简单现象背后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对无处不在的引力的理解仍然是浅层次的。直到今天,这是一个科学家无法回答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