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宏观 |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时机未到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10-10 银行 阅读: 150
摘要:   中金宏观   十一期间海外市场波动加剧,受英国“减税恐慌”和瑞信事件[1]影响,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Fed pivot)的讨论增多。我们认为现在就期待政策转向还为时尚早。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依旧强劲,劳动力供给未出现实质性改善,这意味着通胀风险还未解除。欧洲方面,能源危机带来的通胀压力仍在聚积,欧元区HICP通胀率已升至10%,且可能在未来数月继续上升。总体上,当前海外宏观的主要矛盾仍是高通胀,而非金融不稳定风险,央行收紧货币是在做正确的事。年初时部分投资者认为美联储会因害怕股市下跌而不敢加息,或是看到通胀见顶就会很快放弃紧缩,最终都被证伪。我们认为应该吸取教训,在通胀风险未解除之前,不宜对政策转向过度期待。

  中金宏观

  十一期间海外市场波动加剧,受英国“减税恐慌”和瑞信事件[1]影响,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Fed pivot)的讨论增多。我们认为现在就期待政策转向还为时尚早。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依旧强劲,劳动力供给未出现实质性改善,这意味着通胀风险还未解除。欧洲方面,能源危机带来的通胀压力仍在聚积,欧元区HICP通胀率已升至10%,且可能在未来数月继续上升。总体上,当前海外宏观的主要矛盾仍是高通胀,而非金融不稳定风险,央行收紧货币是在做正确的事。年初时部分投资者认为美联储会因害怕股市下跌而不敢加息,或是看到通胀见顶就会很快放弃紧缩,最终都被证伪。我们认为应该吸取教训,在通胀风险未解除之前,不宜对政策转向过度期待。

  美国就业强劲,美联储理应大幅加息

  ► 美国非农数据强劲,通胀风险未解除。9月新增非农就业26.3万人,虽较上月的31.5万有所下降,但仍然属于比较好的数据。从分项看,休闲娱乐(+8.3万)、教育医疗(+9.0万)、专业商业(+4.6万)等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较多,说明服务业仍在复苏,对劳动力的需求还很旺盛。失业率从上月的3.7%下降至3.5%,重新回到历史最低水平,时薪增速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5.0%,与上月大致相当。比较令市场和美联储失望的是劳动参与率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62.3%,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仍未恢复。实际上,今年前9个月劳动参与率几乎没有变化,如果短期内对劳动力的需求还很旺盛,那么通胀风险就仍然存在。

  ► 美联储或继续大幅加息,“股债双杀”仍是主旋律。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后已给出了年底前进一步加息125个基点的指引,我们判断只要9月非农和通胀数据不差,美联储就可能在11月2日的议息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并于12月14日的会议上再加息50个基点(请参考《加息未减速,美国衰退概率上升》)。目前来看,9月非农数据比市场预期更好,这将大大增加11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退一步讲,就算下周四公布的9月通胀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或也不会因为一个月的数据波动而选择退缩。非农数据公布后,美国资本市场呈现“股债双杀”特征,这说明市场担心就业持续扩张会增加通胀韧性,并引发美联储继续紧缩,而后者将对美股盈利前景带来负面冲击。

  ►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门槛较高,勿过度期待重回宽松。过去两周海外风险事件频发,引发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Fed pivot)的讨论,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一度从4%回落至3.6%。我们认为市场对于美联储政策转向的想法过于乐观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Jackson Hole会议和9月FOMC会议后已经明确表示,在通胀未明显回落之前,美联储几乎不可能放弃加息。从非农公布后美债收益率上行来看,市场也认为通胀风险未解除,美联储理应继续紧缩。另一种担心是持续加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认为即便衰退,美联储也未必会很快降息。这是因为这次可能是“滞胀式”衰退,即衰退期间通胀仍然保持高位,这将对美联储降息形成制约。我们的研究显示,历史上这类衰退期间美联储降息的时间点平均发生在衰退后4个月,而“通缩式”衰退期间降息的时间点平均发生在衰退前5个月(请参考深度报告《消灭通胀还需付出多少代价?》)。

  ► 英国“减税恐慌”和瑞信事件[2]也不足以让央行放缓紧缩。部分投资者认为,这两件风险事件会增加金融危机的概率,从而倒逼央行放缓紧缩,甚至提前转向宽松。我们认为这些想法是不成熟的。首先,英国“减税恐慌”的根源在于政府的减税政策过于激进,引发市场对“财政主导”的担忧,如果央行为配合财政扩张而转向宽松,反而会加剧担忧,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其次,瑞信事件[3]目前尚不足以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政府加强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覆盖比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显著提升。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或不大,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高通胀,而非金融不稳定风险。

  欧洲通胀加剧,欧央行被迫逆风紧缩

  ► 受“北溪”天然气管道遭袭影响,欧洲能源供给不确定性上升。今年以来欧洲天然气的“命脉”——“北溪”管道供给频遭受到扰动,俄罗斯管道气向欧洲输送的运量明显下降。从2021年10月开始,俄罗斯至欧洲的PNG运量便开始下滑,今年6月北溪1号PNG运量大幅下降,9月至今则已经处于“断供”状态[4]。在此基础上,近期“北溪”管道再遇管道泄露事件,加剧未来欧元区能源供应风险。根据新华社报道,瑞典测量站9月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目前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上共发现4个泄漏点,分别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水域[5]。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欧洲国家今年过冬取暖、供电生产的担忧情绪持续发酵,推升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截至10月7日,德国天然气价格与电价虽较前期高点有所回落,但仍接近疫情前2019年平均水平的8-10倍。

  ► 欧元区HICP通胀率再创新高。上周公布的欧元区9月HICP通胀同比增速为10%,再创历史新高。从分项看,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0.8%,继续是推升通胀的主因,食品和烟酒价格上涨11.8%,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5.6%,服务价格上涨4.3%,由此可见通胀主要还是由于能源食品价格高企。分国别来看,欧元区19个成员国中有10个国家通胀率达到两位数,其中,荷兰通胀达到17.1%,德国为10.9%,意大利为9.5%,西班牙为9.3%,法国相对较好,但也有6.2%。

  ► 高通胀下,我们预计欧央行将继续被迫“忍痛”加息。由于欧央行的政策目标为单一的“价格稳定”,高通胀或将“倒逼”欧央行“忍痛”加息。欧央行担心有能源食品引发的通胀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领域,比如服务价格和工资,从而引发更广泛的通胀。对此,欧央行在9月议息会议上指出货币政策将按照数据行事。考虑到未来数月欧元区HICP通胀率大概率将居高不下(我们预计至年底该通胀率仍将在10%以上),欧央行继续大幅加息或将是大概率事件。我们的基准情形是,欧央行于10月27日的议息会议上继续加息75个基点,并于12月15日的议息会议上再加息50个基点,至年底存款便利利率或升至2%左右,2023年或进一步升至2.5%附近。

  上周回顾:宏观数据与经济事件

  宏观数据:美国8月贸易帐赤字为674亿美元,低于预期赤字677亿美元;8月工厂订单环比增长0%,与预期增速一致;8月批发销售环比增长0.1%,低于预期增速0.4%;8月营建支出环比增长-0.7%,低于预期增速-0.3%;9月ISM制造业PMI为50.9,低于预期值52.2;9月ISM非制造业PMI为56.7,高于预期值56;9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2,高于预期值51.8;9月Markit服务业PMI终值为49.3,高于预期值49.2;9月失业率为3.5%,低于预期值3.7%;9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为26.3万人,高于预期值25万人;至10月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1.9万人,高于预期值20.3万人。

  欧元区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3%,高于预期的-0.4%;9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8.4,低于预期值48.5;9月服务业PMI终值为48.8,低于预期值48.9。

  经济事件:10月4日,美联储理事杰斐逊发表讲话,他表示通胀是美联储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恢复物价稳定可能需要一些时间[6];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发表讲话,她表示欧洲央行必须“至少”停止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7]。10月7日,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在彼得森研究所发表讲话,她表示美国通胀“依然顽固且高得不可接受,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仍广泛存在”,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以确保通胀下降[8];美联储理事沃勒就美国经济前景发表讲话,他表示美联储需在明年年初之前持续加息以压低通胀,暗示他认为没有理由放缓美联储收紧的步伐[9];2022年FOMC票委、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就美国经济前景发表讲话,她表示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失业率可能会小幅上升,但这不会阻止美联储致力于抗击通胀的“第一要务”[10];FOMC永久票委、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参加一项活动的问答环节,他表示在降低通胀和以更可持续的方式重新平衡经济活动方面,美联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警告称在此过程中,失业率极有可能上升[11];2023年FOMC票委、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就农业、食品和通胀发表讲话,他表示美联储在降低通胀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且距离能够停止大幅加息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12]。

  本周关注:宏观数据与经济事件

  宏观数据:周一公布欧元区10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周二公布美国9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周三公布美国9月PPI环比增速;欧元区8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速。周四公布美国9月CPI同比增速,至10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周五公布美国8月商业库存环比增速,9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速,9月进口物价指数环比增速,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欧元区8月季调后贸易帐。

  经济事件:周一2023年FOMC票委、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就经济前景和货币政策发表讲话。周二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发表讲话。周三2022年FOMC票委、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发表讲话。周四美联储理事鲍曼就政策工具的前瞻性指引发表讲话。周五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就经济前景发表讲话。周日2022年FOMC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就通胀发表讲话。

其他相关
日本2月失业率小幅上升

日本2月失业率小幅上升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16 阅读: 1
中新社东京3月29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总务省2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月日本经季节调整后的完全失业率为2.6%,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为7个月来再次出现上升。 日本总务省当天发布报告称,2月完全失业人数同比增加3万至177万。从离职原因来看,失业者中由于个人原因而离职的人数同比增加2万,因工作单位及业务方面的原因离职的劳动者减少3万。 日本的完全失业率指适龄劳动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正在求职过程中,但目前没有获得包括打零工在内任何工作的人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有哪些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7 阅读: 18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到底有什么影响美联储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国际资本将会从其他国家回流美国。对于我国央行来说,为了应对国内资产流向美国产生的流动性紧缩压力,央行或许会继续放水,并在汇率方面做出让步,国内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以及富有挑战性。 从理论上来说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利空中国股市,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

最新研究版!A股有望企稳回升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2-04 阅读: 46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编者按】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脉动,理清投资思路,自2023年5月起,《中国基金报》每月初会邀请来自欧、美、亚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的代表,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及重大事件的分析与评判。希望他们观点的碰撞,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本期受邀嘉宾是:...
德国央行:这样与中国脱钩,德国将发生严重动荡

德国央行:这样与中国脱钩,德国将发生严重动荡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27 阅读: 35
(观察者网讯)德国央行对“与中国脱钩”发出警告。 据德国N-TV电视台网站当地时间1月24日报道,德国希望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德国央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警告称,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德国将出现严重动荡,经济将遭受重大打击,“显然使(我们)与俄罗斯脱钩的成本相形见绌”。 根据德国央行一月报告中的分析,如果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突然大范围恶化,德国可能出现严重经济动荡。“然而,即使有序撤离中国,也会面临重大损失。”报告补充说,德国金融系统稳定也面临风险。德媒称,这不是德国央行第一次研究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情况。...
余永定:没有“4万亿”的中国,无法摆脱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冲击的负面影响

余永定:没有“4万亿”的中国,无法摆脱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冲击的负面影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24 阅读: 44
余永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面对这样一种形势: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持续下跌,另一方面是低通胀,甚至是准通货收缩,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很明显的。 宏观经济政策要处理的首要问题是在增长和通胀之间决定取舍,面对增速持续下跌、低通胀的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的方向非常容易判断。既然2012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形势是经济增速持续下跌,通货膨胀率过低,中国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到今天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了。...
今天,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大国,德国受了最伤。

今天,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大国,德国受了最伤。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16 阅读: 49
有几人能够想得到?俄乌战争马上两年了,被美国联合40多个国家进行“致命性制裁”的俄罗斯,居然超越欧洲经济领头羊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 俄罗斯成了大赢家,德国受伤最严重,成了场外的最大输家。 德国《商务内幕》报道说,“德国现在是‘欧洲病夫’,甚至还不如脱欧后的英国。” 据美国媒体彭博社2023年12月12日报道,整个欧元区都陷入萎缩状态。 欧盟统计局将经济低迷归因于欧元区工业生产萎缩,主因是德国经济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尽管用最保守的分析对待俄罗斯,但也不得不对俄罗斯的2023年的经济增速给出了2.2%的数据。欧洲委员会也上调了对俄罗斯经济的增长预期,预测2023年经济增速2%。...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