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好入名山游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该片从高适的视角回忆了诗仙李白的一生起伏,以动画形式展现了大唐气象。
谈起李白,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桃园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隐士,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徒,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儒生。但是除却这些身份,李白还是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是一位饱览名山大川的游客,他一生拜访了很多山川,并与之有着缠绵不断的情感维系。探访李白走过的这些山丘,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李白内心世界。
天门山:浪漫之山
天门山位于我国长江下游的皖江流域,在今天的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天门山包括位于长江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东岸属芜湖,右岸属马鞍山。江畔两岸青山相互对映,夹江而立,巍峨高耸,好似一扇巨大的山门,因此被称作“天门山”。天门山是一座在我国诗歌文化史上声名远播、积累丰厚的诗山。诸多的文人骚客在游览这座名山时都留下了杰出的作品,唐代诗人吴筠写有《过天门山怀友》、李赤写有《姑孰杂咏·天门山》,明代诗人管讷也留下了《过芜湖望天门山》的佳作,这些诗词名篇都描绘了天门山的美丽风光,承载了诗人关于此处山水的深厚感情和宝贵记忆。
李白青年时离家远游,遍览祖国大好河山,初到天门山时便被绝美的自然风景深深震撼。后来,在李白往来于金陵宣城之际,又多次经过当涂境内的天门山。晚年时,李白陷入生活的困境,依靠李阳冰的帮助赖以生存,他于761年至762年一直生活在当涂,与天门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这里发挥出丰富的想象、流露出无限的诗情,创作出数篇描绘天门山胜景的精品。他写出《望天门山》《姑孰十咏·天门山》《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等作品,使得这座山驰名古今、享誉天下。
开元十二年(724)左右,李白二十四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自己漫游天下的精彩人生。开元十三年,李白行舟至天门山,被这里云吞雾绕、山水激荡的美景所震撼,心潮澎湃,于是放歌天门,创作出千古传诵的《望天门山》。诗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山的魅力风姿,极言天门山日出奇观之壮美,抒发了诗人挚爱江山社稷的豪迈激情,也将天门山水巍峨磅礴、楚江浩荡奔流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姑孰十咏·天门山》也是描写天门山胜景的名作。诗云:“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诗中描写出傍晚时分天门山的美丽景色:高峰耸立,迥出江水之上;松林瑟瑟,展现郁郁生机;浪花跌宕,谱写壮美之歌;云气缥缈,呈现轻盈之态;阳光灿烂,渲云霞之艳丽。山松山石与江堤浪花彼此吸附、互相交接,形成了一幅山水相依的动态画境,展现出自然造化的无尽魅力。
在他现存的诗文作品中,有着大量对于天门山美景的描绘:“猛风吹倒天门山”(《横江词六首》其一)、“浪打天门石壁开”(《横江词六首》其四)、“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西登天门望子于西江之上”(《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等诗文都表现出他对天门山美景的眷恋。
李白是发现天门山水之美,并为之创作大量诗文的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精心构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天门山水胜境。李白之后,历代迁客骚人不断对之进行吟咏赞美,天门山也彰显出愈加深厚的人文底色,这种人文底蕴和自然美景交相辉映,共同展示出天门山水的光辉魅力。
峨眉山:故乡之山
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支脉,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以其浓厚的佛教、道教文化而名扬四海,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峨眉山也是李白的故乡之山,李白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与这座名山紧密相连。
之所以说峨眉山是李白的故乡之山,是因为李白在四川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李白的故乡为四川江油,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四年,留下了关于故乡、关于青春的美好记忆。在李白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时代,他曾数次登上峨眉山。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春天,二十岁的青年李白游览成都,登上了这座著名的峨眉山,创作出《登峨眉山》一诗。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诗人在描绘峨眉山秀美风景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仙界的向往。四川多仙山,但是峨眉山是其中最秀美绮丽的一座。这里怪石嶙峋、山峰耸峙、阴晴流转、景象万千。在这山光掩映、云烟飘渺的美景之中,诗人静心修炼,玩箫弄瑟,怡然自得。如果能够遇见仙人葛由,应当跟随他一起得道成仙。
峨眉山是李白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代表着他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在李白的诗歌中,峨眉山往往就是故乡的代名词。李白还写有一首著名的《峨眉山月歌》,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歌实乃李白的炫技之作。一般而言,诗人写七言绝句都会回避过多的地名,因为短短28个字无法给地名留置太多的空间。而李白在这首七言绝句里面竟然写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并且读来极其连贯、清新自然,实在让人惊叹作者的巧思,非天才不能为也!“平羌”即青衣江,是大渡河的支流,在峨眉山东北。“清溪”指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三峡一般被认为是四川乐山市的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犁头峡的上游。渝州指今天的重庆。诗人依次经过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由此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壮美的千里蜀江行旅图。这首诗歌是李白初次离开四川时一首思念家乡山水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月亮、江水、青山、月影等意象,勾勒出祥和静谧、清新美好的故乡美景。
李白还写有一篇著名的《送蜀僧晏入中京》,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所作,当时李白正在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诗云:“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从这首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峨眉山在李白心中的重要意义。诗歌的前半部分极力描绘故乡的美景,而末尾两句更是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终极理想。他说,我像浮云一样飘荡在吴越之地,而你能够受到圣主赏识游览皇宫,有所作为。但是我真心地劝告你,一旦名满帝都,功成名就之后,你要记得回到我们共同的家乡,我们一起玩赏这家乡的月亮吧。从中就可见李白内心深处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回归家乡的愿望之间的矛盾。他之所以常年在外流浪,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功业未就,就像《故乡的云》唱的那样,李白“曾经豪情万丈”,但他不想“归来却空空的行囊”,所以只能在诗中怀念峨眉山月,怀念“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使之为他“抚平创伤”。
庐山:寄托之山
庐山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座山之一,可谓是李白的温情之山。李白每次在政治上遭遇到比较大的打击,都会回到庐山,庐山为李白撑起遮风挡雨的大伞,给了李白无尽的温情与依恋。
庐山位于江西九江,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名。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文人墨客们在这里留下多达数千首的诗词歌赋。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前后,青年李白出游金陵,中途经过庐山,他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诗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好似江河翻腾,描绘出庐山的巍峨和瀑布飞腾而下的磅礴气势。
李白还写有一首《登庐山五老峰》,这首诗的创作年代不详,有人认为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四年,有人认为这首诗为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和妻子一起在庐山隐居时的作品。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诗中以芙蓉花作喻,凸显五老峰的高耸和秀美,也流露出作者对于此处风光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之后,五十六岁的李白又重新回到庐山,于重阳之日创作出《九日》这首作品。“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重阳佳节,秋高气爽,诗人携壶登山,赏菊高歌,开怀畅饮,心境悠然。这首诗描写出作者在重阳佳节独自登高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自己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功名未就、事业难成的感慨,也传达出诗人豁达洒脱、怡然自适的胸襟。
在遭受赐金放还的打击之后,李白开始了自己漫游天下的历程。他再一次来到庐山,感受庐山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他写有长篇诗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中极力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这首诗可谓是描写庐山的压卷之作。诗人在诗中呈现出自己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自己寄情山水、纵情遨游、放荡不羁的情怀,也流露出诗人心中对庐山的依恋,他要在这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仙境中实现内心的逍遥。这风光秀丽的庐山让他缓解了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的伤痛,使他能够暂时忘记悲伤,重新收拾行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白的一生就是不断拜访名山大川的一生,无数秀美壮丽的山水胜景因李白的到来和赋诗而闻名,李白也在山水漫游中得以滋养自己的灵魂。“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李白内心的理想,也是他一生行踪的真实总结。大匡山、峨眉山、太白山、庐山、大青山、敬亭山、崂山……这一座座山共同构筑起李白的精神世界,而李白更成为中国历史中一座永远巍峨屹立的高山。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对涵盖大中小幼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华经典文化诵读以及传统诗歌文化推广工作非常重视,而普及《唐诗三百首》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及重新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当下的诗人也普遍地认识到杜甫、李白等这些唐代诗人及其诗作的重要性,很多诗人都提出“向杜甫致敬”“向唐诗学习”。在“世界文学”和国际诗歌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和多样化的今天,唐诗文化显得愈益重要。此次注释和评析《唐诗三百首》,我也是希望为全球的广大中文学习者、读者、青年朋友、诗人以及汉学家们提供一个参照和交流的平台。
(点击封面购买)
中国历代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种,由著名诗人韩作荣著成。作者大量引入李白的诗作,将这些优秀作品,融入李白的经历中,给我们阅读李白诗作以新的视角。作者也大量引用写李白有关的其它诗人的作品或论语,在解读李白与他们的关系中,让我们既读诗,又知人。作者还大量引用古今中人研究者关于李白的论文,广开认识李白的眼界,并从种种不同层面的论述中,比较、思考、推断,*终阐明自己的倾向和观点,从而,显出作者认识李白所持的客观而全面的态度,而排除了偏私的好恶,使这本书具备了研究性和资料性。
我来说两句